2011:内贸外贸将继续活跃

日期:2010-12-24 00:00:00 来源:​国际商报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2011:内贸外贸将继续活跃

在2011年这一中国经济“十二五”的开局大年中,中国国内贸易和进出口贸易都将呈现出继续活跃的态势,不仅如此,在国内投资能力进一步扩张的情况下,企业对外投资将获得显著加强。同时,尽管国内市场面临着通货膨胀的考验,但碍于宏观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的反向抑制以及商品供给力的强化,全年物价水平也可以控制在预期的幅度之内。

消费市场:稳中有升

扩大内需与刺激消费是2011年中国经济政策的核心主题之一,尽管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针对通货膨胀的收入调整略显滞后,从而使得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下降进而可能对未来一年尤其是2011年上半年的居民消费产生不利影响,但由于受到相关政策的刺激和激励,2011年的居民消费规模应该能够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6%左右的增长幅度基本有所保证。

维持2011年内需和消费持续增长的基本力量在于,一方面,旨在扩大内需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在2011年起步,包括提高个人所得税税率、提高最低收入生活保障水平乃至全民一定程度的加薪等刺激消费的政策都将可能得到实施。另一方面,城镇化进程将显著提速,在中央财政2011年用于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资金比2010年增长24.4%的资金构成中,将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小城镇的改造,如果2011年中国的城镇人口比重能上升0.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额相应可以增加1万亿元。更重要的是,我国居民人均收入刚超过3700美元,处在消费高速增长的阶段,加之政府、银行、企业和居民资产负债表表现良好,消费由此获得了较为坚实的基本面支持。

物价水平:升中有控

动态地看,2011年抑制和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同时存在,物价走势可能表现为前高后低,但通货膨胀的压力不可忽视。

从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看,其主要有:一是前期积累的大量流动性的消化仍需一个过程;二是目前肉、蛋产品价格已呈恢复性上涨,明年有可能继续保持上涨态势,成为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力量;三是工资上涨将逐步从制造业向服务业传导,以及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等,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压力加大;四是全球经济温和复苏,美元等主要货币汇率存在贬值的可能,将推动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再度上涨,输入型通胀风险不断增大。

从抑制物价上涨的因素看,主要有:货币政策回归“稳健”,货币供给重回适度增长区间,需求拉动因素趋于弱化;2010年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部分农产品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明年再度大幅上涨的空间不大;同时,由于食品价格上涨是推动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主要因素,而食品中最重要的是粮食、蔬菜和肉禽,由于今年粮食丰收、猪肉供给增加很快,明年预期较为稳定。另外,未来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输入型通胀的压力。

综合以上分析,预测2011年的物价会比今年有一定幅度的上涨,全年CPI平均增长5%,波动范围为4.8%~5.5%。

投资生态:内升外扬

应当说,2009年一直延续到2010年的大规模政府投资将在2011年有所减缓,因为,当经济逐渐复苏之后,政府必须腾出空间并引导企业投资。但是,在“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形态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与2010年相比,预计投资的总体规模增幅应该维持在30%左右。当然,在国内投资增长的过程中,不确定因素主要来自于房地产行业的调控。一般来说,城镇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8%,如果开发商减少投资规模将对全年总体投资额度的进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国内投资持续进发的同时,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将展现勃发之势。据世界银行前不久对中国150家企业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58.9%的企业计划未来一年内进行海外投资,另有12.9%的中国企业具备这一意向。因此,德意志银行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将在2011年达到600亿美元,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的对外投资国。

对外贸易:温和放大

中国对外贸易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实现了2010年进出口的双丰收,进入2011年之后,我国外贸所面对的外部环境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总体上看,世界经济仍延续缓慢复苏的趋势,市场信心有所增强,加之各国刺激经济增长的大方向没有改变,主要经济体刺激经济政策退出明显推迟,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特别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比较强劲,内需增长空间较大,有利于我国企业进一步开拓新兴市场。

然而,与世界经济的复苏态势相伴随的还有全球贸易生态中的不确定因素。一方面,由于大规模刺激政策到期或效应逐步减弱,发达经济体的复苏步伐明显放缓,后续增长乏力;另一方面,巴西、印度、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增大,资产泡沫风险上升,本币升值较快,经济下行风险也在积累。特别是在各国经济复苏进一步分化的过程中,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温。因此,未来一年中国企业面临的外部贸易环境并不十分宽松,贸易摩擦可能将更加频繁。

除了宏观经济基本面的约束外,2011年我国进出口贸易还将受到以下两种微观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受全球流动性过剩、弱势美元等影响,明年国际能源资源价格可能继续上行,直接带动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另一方面,国内要素成本可能继续上升,包括为控制通胀可能继续进行加息、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以及劳动力成本的进一步高企等。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预计2011年中国出口增长将有一定幅度的回落,月度出口增速呈前低后高走势,全年出口增长15%~20%,同期进口增长将维持在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