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品价格进一步上涨

日期:2011-04-18 00:00:00 来源:​国际商报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明显,其中我国进口量较大的原油、大豆等商品价格达到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棉花价格涨至历史新高。预计今后一段时期,原油、棉花、玉米等仍然有继续上涨的压力,大豆价格仍会维持较高水平,将继续对我国产生较大冲击。

去年7月份以来,国际市场主要商品价格呈现普遍性、持续性上扬,至今年4月11日,反映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水平的CRB指数比上涨前的去年6月底上涨了45%,比年初上涨约11%。国际大宗商品尤其是我国进口需求较大的初级产品价格上涨,直接拉高了我国进口成本,给我国物价水平带来较大的上升压力。

原油:去年四季度开始,国际油价开始上涨,今年上涨更为突出,相继突破了每桶90美元、100美元、110美元等重要关口。目前纽约原油期货价格达到每桶112.79美元,虽未突破历史最高的147美元/桶,但已经创下两年半新高,属于历史性高位,比年初上涨24%。

大豆: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市场大豆价格持续走高。目前,国际市场大豆期货价格在每吨505美元,处在仅次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历史第二高水平,和去年6月底相比,涨幅达到45%。受此影响,3月份我国进口大豆平均价格比去年6月份提高了32%。

棉花:去年7月以来,国际市场棉花价格上涨最为突出,今年3月初已经涨至历史最高水平,目前国际市场棉花期货价格仍在每吨4586美元的历史性高位徘徊,比年初上涨了46%,与去年6月底相比,涨幅达到156%。国际棉价上涨,同样导致我国进口棉花成本大幅提高。3月份,我国进口棉花价格为4768美元/吨左右,比去年6月提高了140%。

此外,今年玉米价格也涨至金融危机以来最高水平。目前,国际市场玉米期货价格为302美元/吨,比年初上涨了24%,与去年6月底相比,涨幅达到120%。

按照目前国际市场粮食、大豆、棉花供求情况,以及尚不稳定的地缘政治关系,总体判断,今后一段时期原油、棉花、玉米等仍然有继续上涨的压力,大豆价格仍会维持较高水平。

前期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遭受恶劣气候,全球玉米等粮食产量仍有继续下调的可能性,或将继续对国际粮价产生上升性预期。本年度全球棉花产量虽预期有大幅增加,但产量仍低于需求36万吨,连续5年产不足需,库存水平较低,供需关系仍处偏紧状态,对国际棉价走势产生主导性影响。

从大豆市场来看,全球大豆需求提升,产量虽有所下降,但仍处历史第二高水平,供需关系处于基本平衡状态,且后期南美大豆即将上市,预计大豆价格仍会维持在当前的阶段性高位。

从3月中旬美联储公布的货币政策会议记录来看,美联储可能不会提前结束量化宽松政策,流动性依然充足,而欧洲央行4月7日宣布近三年首次加息,将在较长时期对美元走势形成打压,为国际商品价格进一步上涨提供了空间与支撑。总体来看,笔者判断今后一段时期全球经济仍会处于一个较高的通胀大背景之下,这势必加大我国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今年我国对国际市场原油、大豆、棉花进口需求仍然较大,前两个月我国原油进口同比增加17.2%,大豆增加6.1%,棉花10.7%。初步估算,不考虑新的涨价因素,今后几个月我国CPI同比涨幅仍会维持在5%左右的较高水平,而国际市场原油、棉花、玉米等价格继续上冲,有可能成为推动国内物价水平上升的新因素,值得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