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2014年9月份粮油价格走势情况分析

日期:2014-10-27 00:00:00 来源:​粮食调控处 作者:​jhy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9月份,国内粮油市场呈现谷强油弱的局面。其中稻米市场平稳运行,优质稻米稳中趋强;国内小麦价格随着收购数量增加市场流通数量减少而温和上升;玉米价格因替代品使用和新玉米上市量加大而涨幅减小;国内主要品种植物油价格在外盘带动和国内现货库存压力下弱势震荡,重心下移。

一、   国内稻米市场整体平稳运行,普通稻米价格稳中趋

弱,优质稻米行情稳中趋强。

9月份,国内稻米行情整体以稳为主,个别地区略有涨跌。全国早稻收购结束,总量不如上年;中晚籼稻上市,托市预案启动;粳稻行情平稳,临储交易低迷。省内市场稻谷、大米9月份月平均批发价每50公斤分别为:早籼谷115.7元,环比上涨2.57%,同比下跌1.28%;晚籼谷141.8元,环比上涨0.71%,同比上涨10.35%;晚粳谷152.8元,环比回落0.46%,同比上涨2.69%。普通早籼米、普通晚籼米、普通晚粳米和优质晚粳米平均批发价每50公斤分别为179.7元、203.0元、216.5元、242.9元,环比分别上涨0.39%、0.15%、0.32%、0.25%,同比分别下跌0.61%、上涨5.18%、上涨4.09%、上涨3.01%。国内市场一级早籼米、一级晚籼米、一级粳米批发均价每50公斤分别为193.41元、208.45元、225.93元,环比分别上涨0.89%、下跌0.75%、上涨0.35%,同比分别上涨1.26%、3.79%、1.05%。

我市稻米市场整体表现平稳,优质米涨势较大,总体表现籼强粳弱。据全市价格监测数据显示(月初到月底批发价,下同):晚籼谷下降了0.03元/公斤,早籼米上涨了0.10元/公斤,普通晚籼米上涨了0.03元/公斤,优质晚籼米上涨了0.09元/公斤,江苏优质晚粳米下降了0.04元/公斤,东北优质晚粳米上涨了0.04元/公斤,其他品种与上期持平。从全市粮食批发市场成交销售情况看, 本月晚籼米销售14137吨,比上月多了493吨;晚粳米销售19368吨,比上月多了1754吨。

9月份,早籼稻收购进入尾声。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数据,截至月30日,江西、湖南等8个早籼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早籼稻846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123万吨。随着收购期即将结束,部分地区早籼稻收购价格略有回落,但由于目前大部分早籼稻已经收入库中,市场中流通早稻数量较少,加之今年早籼稻受气候影响而有所减产,预计后期行情难有大幅下跌空间。

9月份,中晚籼稻陆续成熟、上市,市场行情基本稳定。中旬,国家发改委下发《2014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今年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每吨2760元,粳稻最低收购价每吨3100元,分别比去年上涨60元和100元。整体来看,今年中晚稻开秤价格将呈“高开”局面,主要因为一是国家提高了中晚稻的最低收购价;二是上半年中晚稻价格走高,为中晚稻的价格构成支撑;三是中晚稻上市期略有推迟,且当前中晚稻上市量较少,市场对新稻热衷度高。

国内粳稻米市场行情整体平稳,个别地区略有涨跌。行情维持平稳的主要原因是政策性稻谷供应量较大,尽管9月份是市场需求的小旺季,但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压制了粳稻米上涨的空间。同时,黑龙江、安徽等省份在9月末也有少量早熟粳稻陆续上市,在新陈交替之际,更让企业放缓了对陈稻的需求。

大米进口环比继续减少。据海关总署数据,8月份我国进口大米总量为14.547万吨,环比减少3.709万吨。1-8月份,累计进口大米164.65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4.73%。其中累计进口泰国大米42.16万吨,占进口总量的25.6%,较上年同期增长213.2%;累计进口越南大米90.14万吨,占进口总量的54.7%,较上年同期下降15.6%;累计进口巴基斯坦大米29.73万吨,占进口总量的18.1%,较上年同期下降14%。8月份,我国出口大米2.578万吨,1-8月份累计出口大米13.557万吨。

综上所述,企业开工率不足、市场上陈稻流通量大、整体消费不振是制约稻米行情进一步走高的主要因素。随着早籼稻收购结束,早籼稻市场流通减少,以及中晚稻即将开始大规模的收购,预计10月份市场或受政策影响而有所提振,预计后期中晚籼稻及粳稻的市场价格将受政策启动而回升至政策价格附近,早籼稻的价格趋势将以稳中趋强态势运行。

二、小麦价格行情冲高回稳

9月份,国内小麦在短暂的走高后,回归平稳,总体价格温和上升。国内市场三等白小麦批发均价为每50公斤125.79元,环比上涨2.21%,同比上涨1.55%。省内市场小麦批发均价为每50公斤132.3元,环比上涨0.84%,同比上涨3.60%。特一面粉批发均价为每50公斤172.8元,较上月上涨0.58%,特二面粉批发均价为每50公斤158.3元,较上月上涨0.51%。从全市价格监测数据看,特一面粉上涨了0.06元/公斤,特二面粉上涨了0.04元/公斤从全市粮食批发市场成交销售情况看,本月份面粉销售19206吨,比上月少了491吨。本月底库存5295吨,比上月少了211吨。

据国家粮食局发布的数据,截至9月30日,河南、山东等11个小麦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小麦736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913万吨。

需求不振和玉米价格的回落,导致了小麦行情的冲高回稳,个别地区甚至小幅回落。尽管市场流通依旧是紧张局面,但面粉消费高峰过去,面粉加工企业进一步扩大原粮采购意愿降低,同时,临储小麦持续投放,陆续出库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需求压力。

进口小麦数量减少。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8月份我国进口小麦3.5万吨,同比减少38.2万吨,环比减少8.1万吨,单月进口量为2013年以来最低。进口小麦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和美国,分别为2.55万吨和0.66万吨。1至8月份,我国累计进口小麦270.7万吨。

综上所述,国庆过后,小麦、面粉消费将进入一个平稳阶段,尽管各地将大部分小麦收入库中,但后期投放将指日可待;另据分析,大幅提高2015年小麦托市价格的可能性较小,对市场影响有限。从整体来看,大环境难以改观,预计10月份主产区各地小麦价格延续9月份行情平稳运行。

三、   玉米市场价格涨幅减小

本月,随着替代品的使用以及新粮上市量的增多,玉米的市场价格从历史高位开始逐步回落。国内市场玉米批发均价为每50公斤127.94元,环比上涨0.99%,同比上涨12.18%。省内市场均价为每50公斤137.8元,环比上涨1.70%,同比上涨6.82%。从全市价格监测数据看,玉米价格上涨了0.02元/公斤。从全市粮食批发市场成交销售情况看,本月玉米销售16814吨,比上月少了3023吨。本月底库存3830吨,比上月少了197吨。

玉米现货市场价格出现回落。9月东北地区此前的价格上涨,主要源于区域性短时间的粮源短缺,加之旱情炒作影响。近期的价格回落的原因:首先是春玉米上市质量较好、价格低,缓解了部分企业粮源短缺状况;其次是小麦、高粱等替代较为普遍;第三是前期干旱加上后期降雨,对于粮食质量有所影响,影响了收储企业的收购信心;最后是多数市场参与者对于后市价格不乐观,急于抢粮的现象没有出现。

本月进口玉米数量继续上升。海关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进口玉米量为13.4万吨,上月为8.6万吨。2014年1-8月我国累计进口玉米159.7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0.52%。今年1-8 月份乌克兰玉米进口量累计近41 万吨,仅次于美国的95.9 万吨左右,总量占比25%,而美玉米进口从近几年的98%以上占比水平下降至目前的60%。

综上所述,虽然国家临储玉米仍将有计划的投放,但是成交已经明显清冷,市场焦点转向新粮上市。预计东北地区价格仍将稳步向下,华北地区价格大幅回落,南方销区价格也向下运行。

四、食用油价格全线下跌,市场购销清淡

9月上半月,国内植物油期现货价格出现小幅反弹,但在高库存、基本面偏空的局面下,资金追涨热情不高。下半月,随着美豆丰产预期加强,国内植物油期现价格再次全线下跌,豆油价格再见新低。国内市场二级菜籽油批发均价为每50公斤434.58元,环比上涨0.33%,同比下跌14.30%;一级大豆油批发均价为每50公斤349.97元,环比下跌4.43%,同比下跌12.11%。省内市场二级菜籽油批发均价为每50公斤446.2元,环比下跌2.83%,同比下跌11.82%;二级大豆油批发均价为每50公斤363.5元,环比下跌2.81%,同比下跌10.02%。国内市场三等大豆批发均价为每50公斤236.65元,环比下跌0.01%,同比下跌0.63%。

从全市价格监测数据看,二级菜油下降了0.38元/公斤。转基因二级豆油下降了0.37元/公斤。从全市粮食批发市场成交销售情况看,本月食用油销售285吨,比上月多了23吨。本月底库存411吨,比上月少了19吨。

综上所述,由于10月份后进口大豆到港放缓,棕榈油进口也处于低位水平,国内植物油市场库存压力好转,但国际市场美豆丰产压力持续,马盘棕榈油迟早会有补跌的预期,抑制国内植物油反弹空间,因此,预计10月份国内植物油期现货价格将继续底部区间震荡,并有见新低可能。

                                粮食调控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