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下跌几家欢喜几家愁

日期:2014-10-27 00:00:00 来源:​金华新闻网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财经评论员 申屠正裕

“如果油价继续维持在每桶80美元左右太长时间,全球经济可能会因此崩溃。”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参加完关于乌克兰危机的谈判之后的警告,似乎在印证隔数年就会来一次的国际“石油战争”再度打响。

今年7月以来,国际油价罕见地持续暴跌,国内油价也迎来首个“六连跌”。最近几天,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更是一度跌破每桶80美元,而几个月前油价还高居107美元左右。国际油价如过山车般下跌,成为金融市场动荡的一大诱因。

然而,普京的警告并没能引起石油大玩家的共鸣,作为全球石油的主要提供者———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却拒绝减少产量。过去十几年间,欧佩克一直在扮演油价“钟摆”的角色———为了保证盈利而降低产量。因此,各种“阴谋论”四起,有人认为这是当年美国、沙特联手迫使苏联计划经济破产的战略故技重演;也有人认为这是沙特阻止美国页岩油气开采势头的“阻击战”。

无论如何,这次油价动荡令俄罗斯、伊朗以及委内瑞拉等石油出口国损失巨大,同时美欧等石油进口国享受了消费减税。中国作为石油进口大国,无疑也搭上“顺风车”,成为平衡世界石油价格的重要力量。

国际油价为何跌跌不休

国际油价近期大幅下挫,从市场角度解读是全球原油供过于求。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压制原油需求;另一方面,全球主要产油国仍在加紧生产。

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预期打压了原油市场需求。无论中国还是美国、德国等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数据均不尽如人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发布报告,下调了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警告经济下行风险加剧。

然而,国际油价下跌并没有让产油国减少生产,相反是“越穷越生”。目前,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已经暗示不愿削减石油供应量。沙特、科威特等海湾国家为什么这么做?有分析认为,欧佩克试图维持当前的全球市场份额,同时低油价可以打击刚起步的美国页岩油气产业。

如果从金融市场上寻找答案,则是美元上涨所致。国际石油价格在过去几个月的时间里持续下跌,从107美元/桶下跌至80美元/桶左右。与此同时,美元指数却开始稳步上涨,从80点左右上涨至86点附近。

石油与美元的这种反相关已经成了一种市场默认的规律,市场的逻辑是,石油是以美元来计价的,因此美元的增值和贬值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石油价格的涨跌,而这一次石油价格下跌也正是因为美国退出QE和美国经济复苏所带来的美元升值,从而使得石油价格下跌。但美联储为何在这个时候退出QE,很大的原因就是为了引导美元升值,进而推动油价下跌,背后深层次的政治原因不言而喻。

这次石油价格波动的风暴眼显然在俄罗斯。俄罗斯《独立报》题为“石油摧毁”的文章直白地写道,近期国际油价大幅下跌是沙特和美国的一个阴谋。华盛顿希望进一步加强对俄罗斯制裁,通过降低国际油价来破坏俄罗斯经济。

不只是俄罗斯,美国另外两大传统“敌人”———伊朗和委内瑞拉近来的日子也不好过。法国《看板》杂志引述国际战略学者的话称,美国和沙特达成秘密协议,希望借助“石油武器”打压伊朗和俄罗斯,从而迫使伊朗放弃核计划,令两国无法支持叙利亚巴沙尔政权。沙特石油和战略政策展望中心总裁拉希德承认,过去3个月国际油价大幅下跌“与沙特的取舍不无关系”。

中国经济或搭“顺风车”

本轮国际油价下跌是否就此见底?市场普遍认为,国际原油市场格局已经逆转,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在没有太多利好消息的前提下,低迷的国际油价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

国际原油价格一路下跌,使目前已经呈现通缩先兆且远未复苏的欧洲经济进一步跌入通缩泥潭,而欧洲经济低迷前景则会进一步施压国际油价,如此便形成恶性循环。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经济发展显然也会受输入性通缩影响,尤其对原油生产企业以及新能源企业会产生较大的冲击。但中国作为最大原油进口国,国际油价下跌显然是利大于弊。

国际油价下跌相当于对石油消费国减税,不仅对普通消费者是个实实在在的利好,对中国经济复苏也是一个机会。在一连串微刺激下,中国经济有望在四季度重新向上。在经济开始复苏,原油进口需求增多的情况下,适逢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可以大大减轻中国经济复苏成本。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今天,单纯依靠投资增长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将逐步让位于消费增长。低油价不仅给消费者出行带来低成本,而且将带动旅游和消费,从而刺激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国际油价下跌将降低国内通胀压力,使得货币政策有更大的操作空间。

国际原油市场由卖方转向买方,这无疑增加了中国作为最大原油进口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腾挪空间。有外媒认为,中国将搭上“顺风车”,成为平衡国际原油价格的重要力量,其中,中国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就是一个体现。

继今年5月东线供气协议达成后,在10月12日开始的中俄总理峰会期间,俄罗斯透露,已就西线对华供应天然气开始磋商,预计11月可能达成共识,年供应量可能达300亿立方米。下一步还有可能建设第二和第三条天然气输气管道支线,潜在年输气能力近1000亿立方米。值得一说的是,中俄签订的石油和天然气进口协议也是根据国际油价浮动的。

此外,海外并购已逐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中国一直在追求海外并购国际石油企业,今后一段日子,国际石油并购市场也可能会成为买方市场。在国际油价连续下跌的冲击下,未来海外页岩油气企业求购的行情定会发生。这对海外并购是千载难逢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