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的油价还会跌跌不休吗?

日期:2015-01-12 00:00:00 来源:​金华新闻网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新年伊始,国际原油价格越挫越“熊”,最近已失守每桶50美元关口。全球实体经济复苏乏力以及各大产油国竞相低价抛售,让业内人士惊呼油价跌破每桶40美元已不再遥远。

当国际原油自去年6月从100多美元高位开始下跌以来,当时谁也不会想到,仅仅半年间任性的油价会暴跌50%。从全球经济环境和供需格局看,原油价格下跌之旅仍未结束,无论从沙特方还是美方态度看,其对原油持续下跌并未显示出多少救市意愿,相反,双方言论或动作都不利于原油价格的稳定或反弹。此轮油价大跌背后,已经不能简单地用供需关系失衡来形容,其中可能更多涉及的是政治博弈。

石油“三国杀”愈演愈烈

2014年最后一天,美国宣布批准长期等待的轻质原油出口申请,而主导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沙特随后马上下调了对美国和欧洲出售的原油价格。俄罗斯也不示弱,普京称“油价跌到40美元/桶也扛得住”。国际石油市场愈演愈烈的“三国杀”硝烟再度重挫国际原油价格。

探求这一轮国际原油价格下跌的原因,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阴谋论。

对于那些一半财源要靠原油出口的国家,比如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等,原油价格低于70美元/桶已经不堪承受。这三个产油国都和美国存在宿怨,乌克兰危机导致美欧持续对俄施以经济制裁,伊朗核危机面临着多边协商的博弈期,委内瑞拉则是拉美地区的反美先锋。能源价格下跌,尤其是欧佩克“大佬”沙特与科威特决定不减产量,被舆论视为欧佩克配合美国对上述三国尤其是俄罗斯制裁的“石油武器”。

也有舆论认为,伴随着美国中东战略的调整,尤其是美国页岩油开发,导致欧佩克对既有地位的担忧。因而不惜通过低油价这种最简单的方式,来逼退新能源革命。有分析认为,当油价跌至60美元/桶时,像沙特和科威特这样的欧佩克成员国已面临严重损失,但可以让美国页岩油企业破产。所以,为了维系欧佩克在原油市场的地位,欧佩克将任性到底———即如沙特阿拉伯石油和矿产资源大臣阿里·纳伊米所言,即使国际油价跌到每桶20美元,沙特也不会减产,因为减产只会让其他竞争对手抢占沙特在原油市场的份额。话说到这个份上,也可认为这场原油价格大战,是欧佩克在阻击美国的“页岩油革命”。

从基本面看,2014年以来,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实际石油需求增长缓慢,页岩油供应增加和欧佩克稳产,国际石油市场出现供应过剩情况是油价下跌不可否认的诱因之一。

以中国为例,新一届政府上任以来,力图改变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制造业投资增速不断下滑,商品房存量激增已经引发投资者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担忧,房地产市场投资降至新低,越来越多的大城市开始汽车限购,这些都降低了中国对于能源以及大宗商品的需求增长。2012年中国原油消费量同比增长2600万吨,而2013年的数字则减至1700万吨,与2010年的5000万吨更是相去甚远。

低油价或成“新常态”

原油一跌再跌,是需求持续放缓,供应过剩不断累积爆发的一个结果。按照花旗银行的测算,目前全球每天的石油供应超出需求约70万桶。不幸的是,由于中国、日本及欧洲的需求疲软,对全球2015年原油需求的预测最近还在不断下调。

按理说,在这种情况下,石油生产厂家应考虑调整减产,但现在看来这不太可能,至少在2015年二季度之前,原油供应还会持续上升。

欧佩克尤其是沙特不太可能减产。以前沙特为了维护油价,减产20%的事也干过。可这次沙特连5%的减产都不愿让步,从表面上看沙特已下定决心与美国页岩油企业死磕到底,要彻底遏制美国页岩油企业的增长势头,从而把失去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夺回来。与此同时,美国页岩油企业也毫无惧色,继续开足马力生产。

最后,美联储2015年加息几乎已成定局,大宗商品市场颓势短期之内难以扭转。

去年美联储宣布退出量化宽松后,市场对于加息的议论从未停止过。尽管美国经济目前复苏势头强劲,但根基尚不稳固,尤其是没有经过加息洗礼。市场担忧美国加息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投资者已经开始对头寸进行调整,大量资金流向美国股市和美国国债,而大宗商品和新兴市场的投资纷纷撤离。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美元回流推动美元指数不断走高,最近美元指数已经突破90关口,这也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

美元上涨以及国际资本撤离大宗商品市场是导致包括原油、铁矿石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重要原因。美元持续走强对于新兴市场国家影响也不可忽视。过去美联储放水美元大幅贬值,美国经济低迷,大量国际资本流向新兴市场。现在美元强势升值,必然使得这部分资本撤离从而造成金融风险。

油价短期走势可以从商品交易所的石油期货中多、空双方仓位对比进行预估。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的数据显示,大宗商品基金看多期货仓位仍大大超过看空仓位,而且大部分看多仓位是在80多美元建立的,已经亏损不少,看多方需要斩仓止损,这会进一步增加市场大跌压力。按照这种交易态势,油价跌破40美元是大概率事件。而且以沙特在绞杀对手时“一不做,二不休”的历史来看,任凭油价跌到30美元也不是没有可能。

当然,石油作为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长期维持低位可能性不大。瑞银等专业机构预测,低油价可能要持续一到两年的时间。最近一次的石油价格暴跌出现在2008~2009年,当时油价从147美元的历史高点跌到了30美元附近,下跌周期持续了半年左右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