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增速减、本币贬、外资撤……相较于前几年复苏势头强劲,如今金砖国家经济遭遇逆风惹人忧。分析人士表示,世界经济仍在深刻调整,在这一大背景下周期性与结构性因素让金砖国家经济“降温”;而从长远看,新兴经济体整体崛起大势未变,金砖国家仍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增速放缓——逆风之袭
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爆发数年后阴霾尚未散尽,繁荣期掩盖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凸显,新疾旧患交织令世界经济更为动荡不安。发达经济体中美国稳步复苏,而欧洲和日本欲振还休;中印两国引领金砖国家增势,俄罗斯、巴西和南非则遭遇困境。
中国新一届政府履新近两年来,经济始终处于合理运行区间,基本面更为稳固,2013年增长7.7%,2014年增长7.4%,增速换挡平稳,减速并未失速、更未失势;去债务和去产能等结构调整稳妥展开;物价、就业、居民收入等民生保障有效托底。可以说,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平稳运行,并呈现出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态势。
自2014年3月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西方对俄罗斯发起多轮经济制裁,导致俄罗斯资本外逃,货币持续贬值,通胀攀升。与此同时,国际油价大幅下跌也令严重依赖原油出口的俄罗斯经济雪上加霜。数据显示,2014年俄经济增速由2013年的1.3%降至0.6%。俄经济发展部部长乌柳卡耶夫近日表示,2015年俄经济将萎缩3%。
印度经济近两年进入增长慢车道,增速在5%左右,远低于之前8%~9%的年均经济增速。去年5月莫迪领导的新政府上台后,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及改善政府治理的具体对策,使外界对印度经济信心大增。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前不久表示,预计2015年印度经济将增长6.4%,2016年或有更加良好的表现。
巴西经济正遭遇严重不景气。据估计,2014年巴西经济增长几乎接近于零,而2015年增速可能只有0.5%。有经济学家认为,政府实施的紧缩和加税政策得到市场良好回应,但短期内难见成效,预计2016年巴西经济增长1.5%。
受累于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以及财政不佳,近年来南非经济起色不大。目前,政府加大结构改革力度以提振经济。
金砖2.0版——合作之源
高盛公司前高管奥尼尔2001年提出“金砖”概念,更多是将一些具备相当经济体量和发展能力的新兴经济体归集,由此金砖更被视为“现象共同体”。去年,金砖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建立,推动金砖国家向“利益共同体”迈进。而从更广的视角看,作为“南南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金砖合作更发挥引领之效。
对于金砖合作机制,巴西学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主任特洛伊若提出“金砖2.0”新概念。“‘金砖1.0’是指当今环境下人们理解的传统意义上几个主要新兴经济体的集合,而‘金砖2.0’则与新的全球经济格局划分密切相关,这是金砖国家如何应对和适应未来形势的发展新阶段。”特洛伊若解释道。
他认为,金砖银行、应急储备安排以及在应对恐怖威胁、公共卫生、关税等问题上的合作,将确保“金砖2.0”在世界经济新形势下愈加不可阻挡。
数据显示,2013年金砖国家间贸易额近3500亿美元,比6年前增长2.5倍。以中国为例,中国目前已成为巴西、俄罗斯和南非最大的贸易伙伴,是印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到2013年年底,中国对其他4个金砖国家累计投资额超过550亿美元。
巴西经济学家鲍曼表示,金砖5国在完善全球治理方面有着共同利益。金砖国家合作领域不断拓展,从最初的科技、经济、贸易到城市发展、社会政策、食品安全等,几乎涵盖所有领域。
专家表示,金砖国家有许多共同的利益诉求,资源禀赋各异互补性较强,因而合作根基牢固。此外,各国着力推进的结构性改革将释放合作潜能。今后通过推进一体化市场、加强企业合作以及相互投资,各国都将在全球产业链上向上迈进。
全球回响——多极化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经济多极化之势日隆。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力量崛起,成为世界政治和经济多极化重要推力。刚刚结束的中俄印外长会晤传递出清晰的信息,即同为金砖国家的3国表示要增进新兴市场国家间的协调合作,呼吁改善全球经济治理,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和代表性,尽快落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份额和治理结构改革方案。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经济全球化专家博戈莫洛夫表示,旧有的世界经济秩序已不符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要求。随着国力变化以及地缘政治发展,全球经济秩序和贸易规则都需要进行优化。俄罗斯金砖问题专家托洛拉亚认为,金砖国家希望改变由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共同解决问题。
南非金砖问题专家古梅德说,金砖国家间贸易合作空间很大。如果金砖国家内部能增加贸易,就能应对暂时困难。金砖国家代表未来经济发展趋势,金砖国家将更加团结,金砖合作机制也将发挥更大作用,不仅帮助金砖国家,还将助力世界经济复苏。
目前,发展中经济体总量约占全球总量的50%,全球贸易、金融、技术、资本等正在经历深刻变局;而金砖国家合作将成为解决全球政治和经济“南北失衡”的重要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