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700002592177G/2015-05516

  • 文件名称:

    金华市粮食局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工作思路

  • 发布机构:

    金华市商务局

  • 成文日期:

    2015-07-21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金华市粮食局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工作思路

    日期:2015-07-21 00:00:00 来源:市商务局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2014年,全市粮食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粮食局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和我省粮食工作精神,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认真执行国家粮食政策,完善调控措施,抓好粮食收购,深化产销合作,加强粮食储备,规范粮食市场,完善粮食应急保障,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一、2014年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抓粮食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形成合力确保安全

    2014年,我局切实履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牵头单位职责,配合市政府完成2013年度粮食安全责任制的检查考核,受到了省考核组的充分肯定。认真抓好2014年粮食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分析研究并分解落实到各地征求意见;6月份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及开发区管委会签订了《2014年粮食安全责任书》,并确定考核方案,推动粮食安全责任落到实处。全市粮食安全工作呈现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抓各地粮源,确保粮食供应和市场稳定

    1.认真做好当地订单粮食收购,多掌握本地粮源。2014年我市订单工作切实做到早调研、早宣传、早动员、早部署,提高服务水平,引导农民多种粮、种好粮。全年全市早稻订单计划49830签订订单合同667057287 (其中专业合作社12863吨,种粮大户43197)实际全市入库早稻45351吨,其中东阳市全年收购早稻9798吨,完成了计划数的150%。全市收购入库当地晚籼稻31756吨。

    2.继续深化粮食产销合作,推进省外“粮仓”建设。与粮食主产区的产销合作有了进一步加强,分别与黑龙江省、吉林省、山东省、河南省、江苏省、安徽省和江西省建立了多种形式的产销合作。对省外粮食基地进行了联合调查,截至2014年底,我市建立各类省外粮源基地 47.49万亩,其中,粮食订单基地35万亩、紧密型粮食生产基地面积5.2万亩、粮食收购加工基地5个。积极鼓励市内企业到东北采购粮食(粳稻和玉米),浙江天下正方农业发展公司和金华一枝秀米业公司所建立的一万多亩基地,被确认为市财政补助对象。同时为企业争取国家调运东北粮食补贴,2014年,我市9家粮食经营主体采购调运2013年新产东北粳稻(米)16940吨,玉米87067吨,共享受补贴1455万元。2013年在东北建立了粮食生产基地的四家企业也从东北调入粳稻8993吨,共享受省补贴85.91万元。

    3.积极培育粮食批发市场,引进省外优质粮源。进一步完善了《金华市区粮食安全应急网点和经营大户奖励补助办法》,扩大奖励范围,提高奖励标准。目前,全市共有4家专业性粮食批发市场, 2014年共成交各类粮油121万吨,其中市区粮食市场成交量71万吨。

    (三)抓粮食储备,着力提升政府调控能力

    1.落实地方储备,做好储备轮换,确保管住管好。严格按照省政府下达的储备计划抓好地方粮食储备,保证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和规模、费用、仓储三到位。积极落实新增储备,进一步优化储备粮品种结构,截至2014年底,我市实际地方储备粮库存26.67万吨,其中,晚稻储备4.84万吨,同比增长24.74%,占省政府下达任务储备规模(20.65万吨)的23.43%,较上年上升4个百分点;20149月,省政府下达新增任务2.08万吨(到20153月),截至12月底,我市已完成新增储备粮1.96万吨,落实进度处于全省前五位。加强对储备粮轮换工作的指导,全年全市轮换出库粮食8.57万吨。此外,积极向中储粮金华直属库争取储备指标,共新增中储粮代储任务10万多吨。

    2.加强储备粮管理,确保粮食储存安全。一是扎实做好一符四无粮仓鉴定工作,组织开展国有粮食仓库清查。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有国有粮食购销仓储企业16家,库点206个,符合安全储存的完好仓容522785吨,共储存粮油439796吨(包括分布在各县市区的中央储备、省级储备和各县市地方储备粮油),经年度鉴定,仓库全部实现一符四无标准。二是全面完成库存粮食大检查。及早准备,周密部署,按照要求认真组织检查,全部做到数量真实、质量良好、账实相符、管理规范、储存安全、财政补贴足额到位、银行资金贷款占用合理。三是仓储现代化和规范化建设取得新成效。在义乌和永康市两个中心粮库采用富氮气调技术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编制了《金华市区仓储设施五年改造计划》,对金华市粮食收储公司和金华第二粮库的仓库进行现代化仓储改造,力争2016年开展绿色储粮和智能化管粮。以创星粮库为平台,着力提升仓储管理规范化水平。2014年新创建了2三星级粮库(兰溪、东阳)和1二星级粮库(浦江),其它星级粮库全部通过年度复评。目前,我市已有四星级粮库” 1个、三星级粮库” 6个、二星级粮库” 3个。四是重点抓好特殊气候下的保粮安全。坚持“一、三、七”粮情检查制度,采取多种措施延缓粮食品质陈化。入梅以来,全市粮食部门做到早部署、早准备、早防范,全面做好各项防汛准备,确保储备粮安全度过汛期。金东区发改局和中心粮库在防梅抗洪保粮工作中措施得力,成绩突出,受到省粮食局表扬。

    3.继续抓好仓储、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继续抓好中心粮库建设。2014年,东阳市中心粮库二期的1.9万吨仓容在10月份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磐安中心库一期工程4500吨上半年已投入使用,二期8000吨仓库和办公楼2014年底全面完工;金东区中心粮库规划2.5万吨, 4幢仓库和办公楼顺利结顶;金华市军粮供应站迁建设工程已全面完工。二是大力推进老库改造。计划投资2280万元(其中市财政补助50%),对金华市粮食收储公司直属粮库和金华市第二粮库仓库基础设施、富氮气调储藏方式和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技术进行改造,目前已部分完工。三是浙中粮油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已完成工程量的80%2幢仓储、交易用房全部进入墙体粉刷阶段,河道改造已完工

    (四)抓粮食流通监管,依法维护粮食流通市场秩序

    1.做好政策宣传。会同市粮协和市食安办等部门联合开展了粮食科技周、食品安全宣传周、“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积极宣传粮食政策,强化全社会对粮食安全形势的认识,增强公民科学消费意识。

    2.把牢各环节安全关。组织粮食流通执法检查100多人次,指导经营户,把好进口关;对轮换出库的粮食加强质量检测,把好入市关;做好储备粮油的质量例检工作,把好保管关。认真开展早、晚稻收获质量和收购政策执行情况调查。一年最少组5次安全生产大检查,每次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有记录、有书面整改意见,确保企业安全。

    3.做好粮食收购资格核查审批和粮食收购资格证书续期工作。

    (五)抓应急保障,确保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1.加强粮食市场预警监测。建立了粮食安全监测预警系统,落实专人负责日常粮油价格信息监测、粮食市场供求形势预警分析,全市共设立粮油价格监测点31个。加强统计分析,每周一次上报省局粮油价格走势情况,每月进行市场行情分析,形成专题信息。

    2.进一步完善粮食应急管理机制。修订《粮食安全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完善市区粮食应急网点管理办法。设立粮食应急供应网点220家,粮食应急加工网点26家,全市基本建立以街道、乡镇为单位覆盖城乡的粮食应急供应网络。进行粮食应急演练培训,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3.检查核定社会经营者粮食必要库存量。全市共核定全社会粮食必要库存量15612吨,为确保全市粮食安全打好了基础。市区310吨储备食油和全市6344吨成品粮全部改为小包装,委托社会经营大户动态储存。

    4.认真做好全市粮食行业的统计汇总,开展2013年度全社会粮食供需平衡调查工作。认真采集、审核和汇总分析调查数据,向省粮食局和市政府报告供需形势。2013年我市粮食自给率为36.8%,对外依存度为63.2% 全市粮食总消费量为239.53万吨,比上年减少3.61万吨,全市粮食产需缺口 151.29万吨,比上年度减少2.61万吨,暂时摆脱产需缺口持续扩大的局面。

    (六)抓服务民生,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

    1.继续抓好为农服务。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全市各级粮食部门深入一线,广泛开展“五送”惠农服务活动。及早出台2014年早、晚稻订单粮收购政策,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订单粮食政策,全市发放预购定金86户计728万元。市区农业部门通过种粮大户互保协会由市财政贴息发放贷款2634万元。成立工作组,分片包干,组织粮食收购,全市共设立早稻收购点67个,参加粮食收购人员512人,准备收购仓容108400吨,安排磅称138台、输送机199台、除杂机44 台,烘干机10台,做好收购资金的筹措准备工作。婺城区投入180万元修理收储设施,永康市确定17名联络员为94名种粮大户服务,并在各收粮点增设检化验仪器设备,武义东干库专门安排人员日夜值班为农户烘干粮食,义乌组织4个小组到101户大户,进行粮食政策宣传和稻谷检验。市区和兰溪由于早稻生长后期受台风和雨水影响,产生了一定数量的泥芽谷,粮食部门提供信息服务帮助联系销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农民损失。

    2.积极开展“放心粮油”进社区、进农村、进乡镇活动。组织诚信粮油经营企业到红湖路社区、莘畈乡大立元村、白龙桥镇等地开展放心粮油宣传展销活动,为广大城乡居民送去优质粮油品种和热情周到的服务。

    3.加强军粮供应管理,为部队官兵提供优质放心粮食和优质周到服务。严格把好军粮采购质量关,保证军供粮食质量优质高标;提高军供服务水平,及时送货上门,不断满足部队官兵需求。根据上级部署,我市对全市军粮供应的财务工作进行了全面、认真、细致的检查,做到了军供粮食数量及时、质量优质;军供服务优质周到;严格执行军供系列制度。

    4.积极推进农户科学储粮工作积极做好农户科学储粮的指导服务工作,兰溪和武义各1000套农户小粮仓经过公开招标、规范运作后,顺利发放到农户家中。

    二、2015年工作思路

    2015年,我市粮食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是: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以构筑粮食安全体系为主线,以“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为粮企服务”为宗旨,明确目标,凝心聚力,狠抓落实,力争在保供稳价、设施建设、依法管粮、服务民生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推动全市粮食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强化考核作用,落实安全责任

    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认真履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牵头部门职责,制订各项考核指标任务的分解方案,做好我市粮食安全责任制签订工作,全面落实和完成粮食安全责任制目标任务。

    (二)提高仓储能力,落实新增储备

    强化仓储设施建设。以项目为抓手,推动智能粮库建设和绿色储粮技术运用,加快市本级收储公司、第二粮库的仓储基础设施改造和智能储粮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金东中心粮库迁建工程建设进度。市本级争取小范围开展富氮储粮技术运用,为今后全面开展富氮储粮工作打基础。不断深化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扎实做好“一无四符”仓储管理工作,继续开展“星级粮库”创建活动,指导金东中心粮库、磐安中心粮库创建“星级粮库”。针对全市增加粮食储备的情况,做好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及时采购,保障仓容,争取早日完成新增储备任务。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及时完成储备粮油轮换,降低储备成本,减少财政负担。

    (三)抓好粮食订单,拓展产销合作

    做好早、晚稻生产、价格情况的调研,进一步完善订单粮食政策,特别是订单晚籼谷政策和订单小麦政策。认真落实订单粮食,创新服务方式,争取早收粮、多收粮、收好粮,为掌握储备粮源打下坚实的基础。配合农业部门继续开展优秀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评比推荐工作,鼓励农民种粮积极性。

    进一步加强粮食产销合作,拓展合作领域,紧密合作关系,加强调研协调,完善东北粮食生产基地扶持政策,提高补助标准,推动企业建立新的粮食产销合作项目。积极引导市区粮食批发企业经营户和外地经营户进入浙中粮油交易中心,加快培育交易中心成为辐射浙中的大型粮油批发交易中心。

    (四)推进依法管粮,规范流通秩序

    加强粮食政策法规知识宣传。以5月份《条例》宣传月和10月份世界粮食日宣传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宣传依法管粮促使经营者合法经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强化执法培训,规范执法程序,切实提高监督检查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水平和依法管粮能力。

    加强粮食流通监管。依法做好粮食收购资格的审核认定工作。坚持定期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重点开展粮食收购政策落实情况和收购市场监督检查;加强对粮食应急工作、粮油经营行为、粮油库存的监督检查;做好早籼稻和中晚籼稻的质量调查、品质测报;做好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加强粮食行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安全教育培训。开展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执行情况检查,提高粮食统计数据质量。

    加强市场监测。认真开展全社会粮食、食用植物油供需平衡调查;完善粮食市场监测体系,加强对粮食生产、需求、库存、价格、储备和粮油市场动态以及相关突发事件的跟踪监测和预警分析;加强重要节假日粮食市场的监测和监管。进一步加强粮食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

    (五)转变工作作风, 服务社会民生

    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服务意识,继续推进“五送”惠农活动,做好订单粮食收购服务,继续开展“放心粮油”进社区、进农村、进乡镇活动,抓好军供粮源筹措和供给;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深入开展核心价值理念大讨论活动,加强粮食文化建设,加快人才培养,改善人员结构,提高队伍素质,强化风险防控,确保粮食队伍廉洁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