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省商务厅近日发布公示,我市被列入2016年省级实体商业转型升级试点城市,将获得相应配套政策和资金支持。市商务局表示,我市试点将着力推动商贸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动老字号发展模式大胆创新,为商贸领域实体转型作出新的探索。
通过试点实施,要培育一批实体商业转型示范企业,提升发展线下网点,加强O2O互动融合,推进商业模式创新,试点企业销售收入增长10%以上,效益显著提升。同时,帮助老字号试点企业进驻淘宝等知名电商平台的浙江老字号专区,指导企业个性化发展、创新发展,力争2017年线上销售额提升20%。
多种挑战 倒逼实体转型
据介绍,我市通过多年深入实施“商贸富市”和建设浙中购物中心的战略,流通繁荣稳定,商贸流通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城乡商贸服务网络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产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实体商贸业整体呈现稳步发展势头。
随着对外开放度的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增强,沃尔玛、银泰百货、万达广场、世纪联华、颐高数码、国美、苏宁、五星、万顺等纷纷入驻金华。以第一百货、福泰隆超市为代表的本土商业也扩大经营面积,装修提升经营档次,改善商业消费环境。
据商务部门不完全统计,全市营业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网点有100多家,营业面积达680.6万平方米。其中,金华市区现有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商业网点29个,总面积74.8万平方米,在建大型商业网点41.5万平方米。
但近几年,传统零售实体面临种种困难和挑战。一方面,受制于经济增速放缓大环境的影响,销售增长缓慢,在迅猛崛起的网络零售面前相形见绌,有的甚至沦为网络零售的体验店、试衣间。另一方面,经营模式滞后,租金和用工等成本居高不下,拖累了行业发展。为吸引人气,近年新开的大型购物中心纷纷引进餐饮品牌,餐饮唱起了主角,传统百货沦为配角。
与实体零售一样,我市老字号也面临发展困惑。以网络零售为代表的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正在逐步颠覆传统实体的经营模式。由于自身抵抗风险能力不足,面对成本上升、市场萎缩的压力,不少老字号企业束手无策,患上了典型的“老年病”,心有余而力不足。
“外部商业环境已发生剧变,但老字号依然困守于‘老观念、老套路、老产品、老团队、老客户’,严重阻碍了企业与时俱进、转型升级。”浙中商贸研究中心负责人就曾表示,“老”既是老字号企业的优势,代表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品牌形象,是一种文化竞争力,但“老”也让企业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和开拓意识,有的甚至开始走下坡路,捧着“金饭碗”喊穷。
为推动老字号转型升级,两年前我市启动“育鹰计划”,筛选出具有发展潜力的老字号企业,组织专家团队为其量身打造“育鹰”方案,从平台建设、智力帮扶、政策支持、自我革新等方面提升老字号,增强发展竞争力。
三大任务助力实体转型
“这次列入省级试点,对推动我市实体商业转型是一次难得的契机。”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初步筛选了银泰城购物中心、国贸景澜大饭店、真诚家政、金华火腿实业、默香食品、寿生酒业、新辰食品等实体作为重点建设的试点单位,以期积累更多的成功经验推动实体转型。
有专家指出,实体商业应从战略层面重视O2O转型,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互动,通过互联网、微信公众平台、开发移动客户端等发布信息流,利用在线奖励商品积分等方式向线下引流,利用大数据分析顾客购买行为及消费心理,为消费者提供多样、便捷、全方位的服务,构建实体与电商高效融合的智能化运营体系。
虽然网络零售冲击不小,但传统实体零售在经营能力、信誉水平、口碑以及对优质供应商的把控上,都有自身优势。为此,我市提出了提升线下实体门店、拓展线上业务渠道、加快经营方式创新“三大任务”,推动实体商业转型升级试点。
首先要引导实体商业立足门店建设,发挥线下实体优势,强化转型升级根本。支持大型百货、购物中心等实体店发展体验式消费,增加餐饮、休闲、娱乐、文化等内容,向场景化、智能化、时尚化、特色化主题商城转型,由商品销售转向“商品+服务”并重。
同时,引导实体商贸企业勇于触“网”,加速线上线下O2O融合。支持大型百货、购物中心自建电商平台或利用第三方电商平台开展线上经营。鼓励实体商业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店铺数字化改造,增强店面场景化、立体化、智能化展示功能,拓展全渠道营销。支持餐饮企业发展在线订餐、团购、外卖配送等服务;支持家政等生活服务企业将服务产品、流程和内容网上展示,开展网上预约、上门服务等。
试点启动后,实体商业经营方式的创新步伐也要求加快。试点将支持实体零售企业通过集中采购、买断经营、开发自有品牌等方式,提高自营比例;支持实体商业企业利用微信、二维码、支付宝等工具创新服务模式,实现支付方式、购物渠道、线下体验等多元融合,提供网订店取、网订店送、上门服务、社区配送、代收货代收费等各类新服务,全力优化消费体验,巩固和扩大实体店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