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效将不断提升

日期:2017-11-02 08:59:05 来源:​经济日报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今年以来,面对错杂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激烈的引资、引智国际竞争,我国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外资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释放制度和政策红利,努力形成以开放的产业政策、公平的竞争环境、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充足的高端人才供给等为特征的营商环境国际竞争新优势。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利用外资前三季度实现了新设项目数保持两位数增长,实际外资金额增速第三季度开始回升的良好势头。同时,外资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但另一方面,外资的来源结构、投资方式结构和区域布局仍有待于进一步优化。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中国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效将不断提升。
2017年1-9月,全国吸收外资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一是从规模与增速看,新设的外企数量保持两位数增长,但实际吸收外资金额增速波动较大,第三季度增速加快。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2017年1-9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3541家,同比增长10.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18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折920.9亿美元,同比下降3.2%)。大量外商投资企业涌入中国,是对中国营商环境和经济发展前景的认可。
         二是外资来源结构失衡加剧。近六成外企、八成外资来自港澳台地区,欧美对华投资金额总体下降。1-9月,投资前10位来源地中,香港地区、台湾地区、日本、法国和荷兰实际投入金额同比增长分别为4.07%、37.03%、3.62%、0.81%和387.2%(包括其通过自由港投资),但美国、欧盟及新加坡和韩国在华投资实际金额同比分别下降16.4%、12.4%、18.61%和31.2%。美、英、德、法、日这些对外投资大国和创新主要来源国却是对华投资的小国,1-9月这5国对华实际金额之和占比仅为8.73%。因此,中国应进一步加大外商投资体制改革,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吸引更多来自发达国家的投资。同时,促进外资的来源地更加多元化。
         三是外资产业结构优化。制造业吸收外资恢复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保持较强增长势头,但服务业和农林牧渔业外资总体下降。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今年1-9月,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268.92亿美元,同比增长2.37%,占外资总量比重为29.2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52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5%,投资金额占比最大的前七个制造行业都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同比增长22.1%、69.6%和22.5%。同时,服务业利用外资639.14亿美元,同比下降5.14%,占比69.4%。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91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其中,信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23.9%、13.2%和44.5%。服务业占比前五名主要是技术含量较高的生产性服务业。农、林、牧、渔业利用外资规模仍然很小,只有7.5亿美元,同比下降52.26%,占比0.81%。
        四是外资地区分布失衡依然突出。中部地区实际吸收外资金额高速增长,但八成以上外资集中在东部地区。1-9月,西部地区实际吸收外资金额67.53亿美元,同比增长38.05%,但中西部地区外资占比仍然很低,新设的外资企业数和实际吸收的外资金额占全国的比重分别只有10.34%和13.3%,远远低于东部地区的89.66%和86.7%;吸收外资金额最多的6个省市分别为广东、江苏、北京、上海、浙江、山东,六省市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占全国的比重近八成(77.82%)。
        五是利用外资的方式依然比较传统、单调:以独资、合资为主,外资并购金额增速和占比均下降。1-9月,以独资、合资方式实际使用的外资金额分别为618.98亿美元、221.24亿美元,占比分别为67.22%和24.02%。1-9月,以并购方式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267家,同比增长18.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5.2亿美元,同比下降32.7%,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占并购总额的26.39%)和房地产领域(25.43%);外资并购总金额在全国实际使用外资中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6.9%上升下降到目前的12.51%。一些新的投资方式,如股权出资、创业投资、技术入股、投资基金等方式极少。
        六是外企经营业绩良好:六七成以上跨国公司在华盈利,两成左右持平,其余亏损;与2015 年相比,有更多的外企表示2016年在华业务经营实现盈利,收入和利润增长。在平均盈利水平下,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公司的业绩存在巨大差别。总体上看,在技术和服务行业的经营收入状况要好于工业和资源行业以及消费产品行业;大企业要好于中小企业。不过,很多外企表示,要保持可持续性增长,仍需各方的共同努力,企业需要加大创新力度、调控成本等,政府需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特别是监管环境等。
         新常态下中国政府利用外资政策变得更积极,近年来围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扩大开放、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等方面,扎实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成效显著。
         为了进一步优化我国企业营商环境,增强国际引资、引智竞争力,今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了多项与外资有关的政策,不断释放制度和政策红利。例如,针对当前吸引外资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国务院2017年1月12日发布了《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又如,2017年7月17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再次强调,要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加快对外开放步伐,降低市场运行成本,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再如,2017年8月8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进一步提升我国外商投资环境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水平,促进外资增长,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2017年10月18日,中共十九大报告又明确指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凡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由上可见,中国的发展是开放式的发展,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强调,“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障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外资企业在中国面临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比过去更规范、更透明、更公平、更便利。(作者何曼青系商务部研究院外资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