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我市现代服务业成经济“领航者”
今年前三季度,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高于同期GDP1.8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52%。在金华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的强势推动下,服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服务贸易、信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增势强劲,给经济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9月全市电子商务继续高速增长,其中网络零售1518.95亿元,增长33.98%,实现网络零售顺差达1071.23亿元;全市跨境网络零售额167.25亿元,占全省份额的54.33%,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相关行业营业收入持续高速增长,1—8月规模以上信息经济增长21.5%、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增长38.7%、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增长27.4%、规模以上网络文化服务业增长38.7%。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快递行业,今年7月全市快递业务量首次超过杭州后继续加速,1—9月完成16.57亿件,增长55.6%,增速比并列第二的绍兴和湖州高出18.3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也以49.1%的速度高速增长,增速比排在第二的杭州高20.2个百分点,遥遥领先省内其他地市。
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市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在实现“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型的战略目标后,继续提升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随着国家试点红利不断释放,现代服务业表现出了强大的增长后劲,已经成为我市经济的“领航者”。
试点创新体制机制
现代服务业激发新活力
本世纪初期,我市尚处于工业化后期和服务业现代化的初期,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尚不足40%。市委、市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持续激发企业投资和创新的内生动力,服务业占比以每年约1个百分点的速度上升。从同步推动工业新型化和服务业现代化,到以服务业现代化来加速工业化进程,并最终完成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型,成为浙中崛起的必然抉择。
近年来,全市紧紧抓住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金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等重大机遇,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淘汰落后产能,重点发展信息网络经济、先进装备制造、健康生物医药、文化影视时尚、休闲旅游服务五大千亿产业,实现了从主要依靠工业驱动,到工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再到服务业全面领跑的标志性转变,并全面开启金华服务经济的新时代。
2014年7月,财政部、商务部正式批复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落户我市,这是浙江首个、全国唯一一个落户地级市的现代服务业试点。我市由此成为现代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给服务业增添新的动能和活力,引领“十三五”赶超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试点第一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8.6%,首次超过二产,2015年服务业占比提升到50.7%,占据了“半壁江山”。2016年之后服务业占比进一步提高,工业与服务业的差距逐步拉大。随着我市经济结构的成功转型和华丽转身,一个服务经济的新时代已然来临。
今年上半年,我市服务业的抢眼表现引起全省关注,被写入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报告指出,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新引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提升,推进生活型服务业向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提升,发展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创意经济,积极推进金华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
根据省党代会要求,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进一步深化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加快11个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以电子商务、互联网泛娱乐和大数据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力争五年内达到万亿级规模;发展壮大文化影视时尚产业,五年内产值(收入)超过5300亿元;加快推进全域旅游,旅游总收入实现五年翻番;加快构建万亿级市场体系,鼓励龙头市场加快营销网络布局,大力支持菜鸟、京东等电商平台建设,巩固提升浙中商贸中心地位。
试点走在全国前列
现代服务业催生新业态
开展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以来,我市紧紧围绕“服务业强市”建设目标,充分发挥高规格的国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协调、推进功能,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抢抓机遇、统筹谋划、创新引领、主动作为。
按照“市县并重、广开门路、坚持标准、应征尽征、优中选优”的原则,从2014年11月至2017年6月共分五批评选征集253个项目进入试点项目库。截至2017年6月底,前四批216个试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40.55亿元。其中,113个电商类项目、43个现代物流类项目、60个服务贸易类项目分别累计完成投资114.65亿元、103.69亿元、22.21亿元,打造了一批示范项目、龙头企业,引领、带动全市服务业快速发展。
试点突出创新导向,鼓励、支持试点各项目企业、单位通过软件开发、技术研发、创新升级等手段,不断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传统产业等的融合。“首创原创”跨境电商型“金义宝”、智慧物流金华传化“公路港”、陆港型“口岸物流”等一批各具特色、可推广、可复制、接地气的创新案例应运而生,催生了一批服务业新业态,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金华模式”。
为满足试点项目对资金的需求,我市根据试点项目种子期、初创期、成熟期等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积极寻求与社会基金公司合作,新设基金4只,以4.15亿元引导资金撬动,引进社会资本33.9亿元,已投资29个项目,总投资额6.2亿元,有效发挥政府引导基金撬动金融资本的“乘法”放大效应。如与北京东方弘道资本合作,组建了规模3亿元的金华弘合互联网基金,完成14个项目2.02亿元投资,其中投资ofo小黄车项目投资增值达50倍,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评为全国优秀产业引导基金,成为浙江3家获评优秀的基金之一,获得国家3000万元资金支持。
2014年、2015年财政部、商务部试点绩效评价,金华分列全国十大试点省市第二位和第一位,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等级。2017年金华市改革试点成果受到商务部督察指导组、浙江省改革办评估组的充分肯定。
试点释放改革红利
现代服务业开启新时代
三年试点对我市现代服务业产业培育和升级的催化效应持续显现,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和服务贸易等三大试点支柱全面崛起,推动服务业开启全新的时代。
我市电子商务一枝独秀,成为驱动服务业发展、推动浙中崛起的重要力量。全市网络零售规模常年居全省第二,跨境电商居全省第一,并跃居全国电商园区第一大市。迅猛发展的电子商务带动了居民消费持续升级,2014—201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居全国现代服务业十大试点城市第四,2017年上半年增速居全省第二。
我市现代物流持续展现强劲发展势头,占GDP比重从2014年的10%,到2017年上半年已增至11.66%。通过推进快递物流集聚、仓单质押金融物流、国际物流企业集聚、铁路国际通道、跨境通国际邮件小包、便捷式物流服务、一站式供应链物流服务等发展新模式,工程物流、保税物流、电商物流、供应链物流、冷链物流、金融物流等新业态不断涌现。目前,全市从事国际物流企业约1200家,从业人员20万,形成向西“义新欧”、向东“义甬舟”两大物流大通道。
服务贸易迎头赶上,崭露头角。2017年上半年全市实现服务贸易进出口99.87亿元,增长10.02%,总量居全省第四。2015年,我市入选“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最具潜力城市”,全省服务贸易工作考评与杭州市并列一等奖。2017年跻身全国12个服务外包风采城市行列,并喜获“中国服务外包最佳新锐城市”称号。
随着试点红利持续释放,全市现代服务业突飞猛进,有效促进了城市功能的完善、城市能级的提升,对活跃城市经济、提升城市功能、满足群众需求、提高生活品质功不可没。
研究表明,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每提高0.77个百分点,可以拉动城市化率1个百分点。我市城市化率从2013年的62.2%提高至2016年的65.7%,远远高于57.35%的全国平均城市化率。在带动经济转型和增长的同时,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推动我市城市化进程不可或缺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