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电子商务与实体店各有各的优势,应在购物活动中各自发挥所长。传统零售业可以满足消费者逛街的乐趣,提供新奇好玩的体验与生活休闲的空间,应向增强体验化、引进新业态等方向创新发展。
当下,电子商务影响力的持续扩张正在不断革新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网购已经成为当代人生活中的一种常态。对于某些群体来说,网购甚至已经成为一项必备的生活技能。然而,随着网购弊端的逐渐显现,重拾实体购物体验的呼声开始出现。
“淘”不到的称心如意
26岁的肖冰是一位忙碌的媒体工作者,由于业余时间经常被工作挤占,分身乏术的她基本无暇逛街,多通过网购置办衣物。最近,正面临冬末春初换季的她陷入了一个“打底裤困境”。
肖冰想要找一条“薄厚适中、材质舒适、弹力好、不起球的黑色哑光踩
脚打底裤”。这一连串的形容词构成了她明确而严格的诉求。她曾满怀希望地以为网购中的海量商品与关键词检索可以有效地满足她的要求。然而,她从3家网店里买回的6条打底裤不是太薄就是太厚,而且材质与舒适度也都不能令人满意。
“我忙得连退货的精力都没有,所以这6条打底裤就堆在我家积灰。”肖冰告诉记者,这已经不是她网购生涯中经历的第一次失败,她家堆满了不合脚的鞋、跟网店照片有色差的丝袜、触感不好的毛衣、色号不合适的口红……“每次看见这堆东西我都在想,还真是有必要去实体店亲自试一试再买。”
32岁的瑞奇是一名自称“深度宅”的程序员,从方便面到煤气灶,基本所有的购物需求都通过网购解决。“我比较懒,网购省时省力。”但他说,“就是不太省心。”
瑞奇所谓的“不省心”,一方面指网购商品中出现假货与残次品的概率较高,另一方面指很多情况下网购到手的实物与心理预期有较大差距。瑞奇称自己的网购退货率基本在30%以上。现在,瑞奇在网购时只会挑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的商品,且每次下单都会购买运费险,以备日后退换货之需。“退换货真的很烦,要与客服沟通还要自己寄回去,还不如直接到实体店挑选。”瑞奇说。
逃离爆款与软文
29岁的木木在上海从事时尚相关工作,由于工作需要,她每天都会浏览大量的网红与明星同款商品,以及众多时尚博主推送的广告与软文,并且还要高频浏览各色网店。她发现,在网购中很难逃出爆款与软文的“魔爪”。“许多打着原创设计旗号的店其实都是在抄袭一些大牌或者小众品牌的明星产品与爆款。”木木认为,虽然网络上有成千上万的店铺,提供着看似多元且海量的选择,但是多为同质化商品,且多数店铺的用料与做工都很差,只是在拍照和修图方面下了功夫。
更令木木感到厌倦的还有铺天盖地的时尚博主推荐。这些博主动辄就坐拥百万粉丝,会频繁地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推送商品试用体验,从产品体验、品牌文化、情感内涵等方面调动粉丝的购买欲,这一过程被称为“种草”。木木表示,现在最有效的宣传手段就是找时尚博主推软文,可能只需要花几百万元,但效果比找广告公司满世界投几千万元广告还要好。
这种投放精准的影响力就连奢侈品都难以拒绝。情人节前夕,时尚博主“包先生”在他的同名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了一篇与奢侈品牌纪梵希的合作推广文章——“今年情人节,送女孩儿这款包就对了!”提供全球限量80只的情人节限量款GivenchyHorizon在线预订,消费者可自选门店提货。“包先生”在自己的微博上透露,这80只包在12分钟内就被一抢而空。
“目前的网购市场完全是被爆款与软文统治的天下。”木木感慨道,“现在的网购消费者都穿着大同小异的网络爆款,用着被各色时尚博主轰炸宣传的产品,受网络宣传影响太深,缺乏自己的主见。”木木认为,逃离这一怪圈的唯一办法就是重拾实体体验,通过亲身体验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好产品,以体验决断购买,而不是一味地相信他人在网络世界中营造的幻象。
“体验才是与网购断舍离的第一步。”木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