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每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制假售假都是央视“3·15晚会”的曝光重地。无论是假酒、假药、仿冒名牌包,还是山寨手机,每每上榜却也屡禁不止。
今年3月15日来临前,因两会代表委员指责淘宝网是假货聚集地,引发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亲自作文愿“像打酒驾那样打假货”,从而掀起的一场舆论“打假”飓风,让这个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祸首之一提前无处遁形。但显然,打假在这场“宣传战”里,已不仅是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鼓与呼,诸多品牌企业也作为“受害方”,反响甚烈。
马云认为,假货的横行主要是我国公检法体系对制假售假者惩处过轻。“因为现有法律法规的滞后和不切实际,我们眼睁睁看着众多案犯不能绳之以法。”马云在微博上写道,去年阿里巴巴大数据排查4495件打假线索,截至目前,公安机关得以依据现行法律规定进行刑事打击的只有469件,仅占十分之一。而其中只有33例已经作出判决,比例不足1%,80%还判了缓刑。同时,去年工商行政处罚的200例制假贩假案件,平均罚款额不到10万元。“这样的局面只会鼓励更多人前赴后继地参与制假售假。”
马云对“打假”的沉重发声短短几日就获得了诸多企业主的站台。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率先回应。他谈道,假货“不但毁了众多的行业,毁了网购,而且会毁了诚信,毁了中国的立国之本”;小米科技CEO雷军则表示,假货是社会的毒瘤,严重损害了国货形象和消费者的信心,每年小米都要配合执法机关查处上百起制售假货案,但因制售假者违法成本太低,仍难以遏制其售假行为;贵州茅台集团市场运营部负责人介绍,为打击制售假酒贩,茅台每年投入十几亿元,但假酒问题依然难以改善;安踏集团法务周经理也表示,一名卖了上万双假冒安踏运动鞋的售假者从2011年起连续被抓了3次,一次被没收设备,一次进行了罚款,最后一次判了缓刑,一天牢也没坐。其制假规模还逐年扩大,目前仍在制售假鞋,只是不敢卖安踏假鞋。“这还是因为对制售假者的惩处力度太轻。”
品牌企业的联合呼吁是否比消费者自下而上的举报更有效,更能推动制假售假这颗毒瘤的拔除?对此,政府部门已给予了回应。3月10日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对假货治理的提问表示:“尽管我们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假货问题依然让人头疼,比如互联网网购投诉的五分之一都与假冒伪劣产品有关。”对此,他认为,要对制售假加大惩戒力度,不能“纸上谈兵”。“有些企业罚一两百万无所谓,但使企业‘一处犯法、处处受限’,杀伤力更强,才能促进企业自律行业自律。同时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建立信用系统,只有这样,假货才能大幅度减少。”
正如张茅所说,让“天下无假”还不太现实,但天下少假是努力的目标。现在,这个目标里不仅汇聚着消费者关切的目光,更积聚着品牌企业诚挚的心声。这个问题也不再仅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更牵扯到中国制造的正名和中国形象的树立。如此联合“打假”,成效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