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市场为何靠谱“阿姨”难寻?

日期:2019-08-01 08:51:54 来源:​国际商报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剖开中国经济发展的内核,具备“小切口、大民生”特质的行业有很多,家政服务业正是其中之一。享受到价格合理、安心放心的家政服务,从繁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成为百姓对美好生活的一大需要。

  然而,去年中国家政服务从业人员近3000万人,市场规模约1.6万亿,万亿大市场却依然被百姓诟病为“靠谱阿姨难寻”。记者在调查采访中了解到,家政服务行业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供需不匹配,服务水平无法满足人们高质量的需求。

  当高端需求遭遇低端供给

  高端需求遭遇低端供给的情况,正在山东菏泽李女士的身上发生。

  李女士告诉国际商报记者,自己在孕后期就开始四处物色“金牌”月嫂,但其认为中介机构的一面之词很难取信,最终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找到一位有着十多年育儿经验的宏女士。“可惜我和宏姐通过电话之后才知道,因为工作经验丰富,加上年岁渐长,她已经不在一线做育儿工作了,而是在家政服务中介机构做培训及行政管理工作。”李女士不无惋惜地说。

  因为有一层熟人关系,最终宏女士答应安排机构里年轻的巧女士来为李女士提供月嫂服务,自己也会在不忙的时候过来帮把手。“两相对比,两人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差太远了。”李女士说:“从住院前准备各种生产用品,到自己产后住院观察期间的护理,再到新生儿的观察及照顾,宏姐表现得非常娴熟、专业。尤其是宝宝在医生交代的时间内没有排胎便,我非常着急,她了解情况后赶过来,只用手轻轻地按摩了宝宝肚子一会儿,胎便就排出来了。”

  李女士出院回家后,巧女士成为了照顾这对母女的主力。相较于让李女士佩服不已的宏姐,巧女士的表现充满“槽点”。“给我的伤口消毒本应使用碘伏,巧女士错用了酒精,把我疼得从床上直接跳了起来。”李女士无奈地说。

  记者通过小范围的调查发现,李女士的经历并非个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相较于巧女士的粗心,一些家政人员隐瞒个人真实信息、频繁跳槽、不按合同约定提供服务、偷盗财物等行为更是令雇主不胜烦恼。

  拥有万亿市场的大前景,靠谱“阿姨”却为何如此难寻?在管家帮董事长傅彦生看来,目前家政行业从业门槛低,大部分从业人员没有受过正规家政服务培训,职业素质、服务意识较低。不仅如此,大多家政服务者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雇佣关系并不稳定。从家政服务机构来看,目前大多数服务机构规模小、资金少,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往往缺乏品牌化发展的战略意识,缺乏诚信。

   提质增效势在必行

   家政服务业作为新兴产业,对促进就业、精准脱贫、保障民生具有重要作用。有鉴于此,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

“这是一份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性文件,目标就是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指出,《意见》中提到的着力发展员工制企业和推动家政进社区,正是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措施。

  为何员工制企业如此重要?“中介制的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存在流动性大、稳定性差、监管困难、从业人员素质及信用难以保证等问题。”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服务业处处长、研究员陈丽芬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员工制企业则有利于整个行业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稳定从业人员队伍,提高人员素质和信誉既可以保证消费者利益,也能很好地保障员工权益。

  除了注重发展家政服务员工制企业,陈丽芬表示,未来家政服务业提质增效还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快建立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建立家政服务员和家政企业的信用记录,建立家政服务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和平台,通过失信惩戒、守信激励等机制更好维护家政领域的信用。二是推进家政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加快家政服务标准的制修订并做好相应的宣贯工作。三是提升家政从业人员素质,通过培训提升技能,鼓励职业技术学习设立相应的专业,培养一批专业化、职业化的家政人员。四是完善家政人员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从业人员权益,稳定家政从业人员队伍。五是推动家政服务业产业化、规范化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发挥带头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