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得动 产得出 送得到

构建扛得住的韧性供应链

日期:2021-02-04 09:22:24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张凡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世界“停摆”,大到一个经济体,小到一家企业,供应链都遭受了巨大冲击。这让人们对供应链安全有了更为深切的感受,供应链管理变革引发了各界的讨论,其中关于打造具有韧性的供应链逐渐成为共识。

“供应链是企业生存的重要根基和基础。虽然全球经济受到了疫情影响,但是其发展的大趋势仍然没有变化。这意味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以及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越来越密切,供应链的建设成为每个企业,尤其是外贸企业需要关注的重点。”天津新华同力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卫军说,企业的商业发展趋势主要是企业生态化、业务智能化、员工创客化、客户社群化,其中企业生态化对供应链管理变革将产生重要影响,“当下,一个企业想风景这边独好是非常难的。企业的发展取决于上下游供应商、加盟商、客户整个生态圈,生态圈建立好了,企业才能发展得好。”

在孙卫军看来,外界环境一直在持续发生变化,一家企业若依然能做到“转得动、产得出、送得到”这九个字,就能在危机之下“扛得住”,其供应链就具有韧性。

转得动,是指企业与上游供应商形成丰富完善的布局,确保“东方不亮西方亮”,才能保证在局部某些地区出现问题时,企业依然能够保持运转。

产得出,是指企业自身的布局需要更合理。对此,孙卫军举例说:“一些大型企业会在全球很多个地方布局生产点。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生产点越集中,成本越低,但考虑到供应链的安全和供应的便捷,贴近市场和原材料产地成为其布局的根据,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生产更加稳定。”

送得到,是指企业需及时将生产的商品传递给客户。在以往,企业的供应链还是条式供应链,而现在需要构建网状结构的供应链,才能保证面对紧急情况,产品仍然有多种方案送达客户。

“不要只从一个篮子里拿鸡蛋,不要只在一个地方炒鸡蛋,鸡蛋也不要只通过一个渠道送给别人。”孙卫军用这样一句话总结出韧性供应链的特点。他认为,企业提高供应链韧性需要从观念、行动两个层面来进行。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孙卫军认为,企业必须要用全局观和长期的观点来看待韧性供应链的建设。

“有些企业可能为了降低短期的成本,会采用集中采购的办法,但从供应链韧性角度来看,这有些不妥,因为上游供应商越丰富,才能说明企业供应链韧性越强。在当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企业一定要有危机意识,时刻想着危机出现后该怎么办。”由此,孙卫军想到他与华为总裁任正非在2016年的一次交流,任正非的几句话令他印象深刻——“一个企业,无论规模多大,市场占有率多高,如果没有核心竞争力总是会被颠覆的”,“芯片一万年也要造出来”。

“这对于供应链管理来说,同样有效。企业需要着眼长远,把握关键节点,在非关键节点上,就要多几个选鸡蛋的地方,多几个炒鸡蛋的地方,多一些代销鸡蛋的人。”孙卫军说。

在行动层面,企业需要做到有备无患。孙卫军认为,企业未来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或成为一种常态,因此一定要定期评估供应链风险。随后,企业需在评估的基础之上,定义不同的风险场景,测试极端情况的供应链韧性。接下来企业需要识别自身与优秀企业的差距,并根据优秀企业的经验和做法,预先采取一些措施,筑牢风险堤坝。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生态化要树立的一个概念是——必要的冗余。

“这在短期来看,可能是一种浪费。因为,平常企业都认为库存是万恶之源,这导致一些企业过于依赖供应链上游企业,把自身本来可以承担的,或者可以与供应商共同承担的一部分库存成本完全转嫁给供应商,这就导致了疫情期间企业出现库存不足的情况。因此,基于供应商抗风险能力较弱的特点,各方急需建立一些基于供应链的产业联盟,让生产主体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联动机制。这样一来,企业就可以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孙卫军说,企业供应链管理可参照都江堰的治水哲学——“深淘滩,低作堰”,这样既能兼顾下游,也能保障自己。

“企业一定要把构建供应链韧性当作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头等大事,在找到与优秀企业的差距后,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孙卫军介绍说,从管理学层面来看,有个公式可以供企业参考:理念认识层面的改变(Emotional Change)+行为层面的改变(Behavioral Change)=结果层面的改变(Performance 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