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6月15日,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省人民大会堂举行。会上表彰了2020年度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与人才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优秀单位。这是义乌第五次摘得科技进步考核“桂冠”,以及第四次获得人才工作考核优秀。义乌市委书记林毅上台领奖。
“十三五”期间,义乌的科技创新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创新指数从全省第61位上升至第27位,实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备案众创空间、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省创新型领军企业、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等六项省级重点工作零的突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由33家增至226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由295家增至1057家,复旦、浙大、浙工大等名校名院落户我市,饰品产业和信息光电成功创建省级类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去年以来,义乌签约引进了爱旭36GW太阳能电池、东方日升15GW高效电池等62个重大科技项目,总投资达1506亿元。其中,晶澳科技、清越光电等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落地的同时,高校院所资源也加速集聚。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去年8月成功揭牌;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获教育部批准并破土动工,国际健康医学研究院纳入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创建名单。
在此基础上,义乌还持续优化科技创新营商环境,科技服务不断提档升级,出台《义乌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工业企业实现倍增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2020年,义乌发放科技扶持资金2.1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义乌通过“揭榜挂帅”进一步丰富产学研合作模式、筑牢合作平台、创新合作机制、强化合作保障,广纳天下英才,集中力量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去年至今,共发布难题248项,签订协议43个,签约金额6141.43万元,完成兑付2868.3万元。
近年来,从大手笔推出“英才计划”到升级版的人才新政二十条,再到去年年初推出的首个针对采购商的人才政策,义乌频出实招。建成了全省首批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院士之家,成立浙中首家人才发展集团,还率先制定出台自贸试验区人才政策10条,出台“一周免费住、三年半价租、购房直接补”的政策,大力吸引力人才来到义乌。2020年以来,义乌实现高层次人才、大学生、大院名所、人才住房等关键人才指标倍增,新引进领军以上人才29名、大学生38565名。
(来源:义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