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2017年4月,浙江自贸试验区作为全国第三批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着力打造以油气为核心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基地。2020年9月,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展到宁波、杭州和金华(义乌)。
“我们按照‘34510’的思路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3即擦亮‘三个自贸区’的金名片,从油气自贸区到数字自贸区、枢纽自贸区;4即舟山、宁波、杭州、金义‘四个片区’联动发展;5即中央赋予浙江自贸试验区的‘五大功能定位’,10即滚动形成十大标志性成果。”近日,浙江省自贸办副主任、省商务厅副厅长胡真舫接受央广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挂牌5年、扩区2年来,浙江自贸试验区围绕“五大功能定位”,通过制度创新和产业推进双轮驱动,较好地发挥了自贸试验区作为最高能级开放平台的引擎作用,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
助力为国家试制度
5年来,浙江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了382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全国首创达到113项。包括舟山片区的保税燃料油加注系统集成创新、宁波片区的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杭州片区的本外币合一账户试点、金义片区的小商品数字自贸等。 助力稳外贸稳外资 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今年1-7月浙江自贸试验区内外贸进出口、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23.2%、75.4%,以不到浙江省1/400的面积贡献了浙江省近1/5的进出口和外资。浙江省已连续4年获国务院稳外贸稳外资督查激励。 助力保市场主体 5年来,舟山片区累计新增油气贸易企业超1万家,今年上半年油气贸易额达6241亿元,其中通过浙江国际油气交易中心交易的金额达698亿元,同比增长2.6倍。扩区后第1年(2021年),义乌区块新增注册企业近2万家,同比增长92.1%,显示出自贸试验区的强大吸引力。 助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数字贸易方面,获批了全国唯一经中央批准的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将于今年12月在杭州举办,今年1-7月浙江自贸试验区内数字贸易额达2090亿元,占浙江省3/4。杭州连续三轮入选国家服务贸易创新试点,滨江区块成为全国12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之一。跨境电商和外综服方面,出台全国第一个海外仓运营与管理服务规范团体标准、全国第一个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宁波成为全国首个跨境电商进口过千亿元的城市,乐歌海外仓模式获李克强总理点赞。此外,新型离岸贸易业务规模居全国试点地区前列,市场采购模式不断创新和复制推广,宁波保税区、义乌进口贸易促进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新型易货贸易、保税维修等外贸新业态也不断涌现。 胡真舫说,5年来,浙江自贸试验区围绕贸易、投资、金融、运输、人员五个自由化便利化和跨境数据有序流动开展改革创新,注重和数字化改革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贸易自由化便利化领域,着重推动口岸通关更加便捷高效。率先探索船舶通关一体化改革,船舶转港数据复用做法在全国推广;建成全国首个无纸化通关口岸,构建集船舶进出境、引航调度、燃油加注、物料供给、清洗舱作业等国际海事服务全业态通关无纸化模式;打造跨部门、跨系统、跨港区的国际船油加注智能监管系统(海上加油站项目),实现保税船用燃油加注作业效率提升、港口利用率提升,舟山保税燃料油加注量从2017年的182万吨增长至2021年的552万吨,跃升为全球第五大加油港。
投资便利化领域,着重围绕重点产业优化营商环境。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为例,浙江省政府专门出台了《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4年)》,杭州片区出台了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钱塘区块在海关支持下推进特殊生物制品进境便利化,推动实施生物医药产业园公募REITs试点,扩区以来成功引进52个亿元以上生物医药项目,总投资264亿元,生物医药企业年营业收入达450亿元。
金融开放创新领域,着重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对外开放。比如,舟山片区实施油气“产能预售”交易模式试点、推动上期所战略入股浙江国际油气交易中心;杭州片区推进本外币合一账户试点、宁波片区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和“外汇金管家”线上一站式服务。以亚运会为契机,推动6个城市获批央行数字人民币试点,发挥浙江自贸试验区金融科技发达、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不仅在消费领域,也在小商品贸易、港口物流等领域开展先行先试。
运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着力推动四港联动发挥枢纽作用。宁波舟山港发挥“硬核”力量,跻身全球前10的国际航运中心,成为全球唯一拥有双“千万箱级”单体集装箱码头的港口,在疫情期间为保障供应链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获得浙江省首个中国质量奖。义新欧班列创新设立“双平台”,通过发展“市场采购+中欧班列”、实施宁波舟山港“第六港区”海铁联运等模式创新,从扩区前(2019年)每年不到1000列跃升至2021年近2000列,在全国各省份排名跃升第二。杭州萧山机场开辟第五航权全货运航线,打造“空港疫智控”数字平台,国家口岸办向全国推广;货邮吞吐量达到全国第五。国家邮政总局将国际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审批权限下放到浙江自贸试验区,助力浙江省跨境电商发展。
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着力推进浙里移民服务集成改革,为出入境人员开展证件办理、业务预约、在线申报等“一站式”综合服务。今年以来,为帮助企业走出去拓市场保订单,在出入境和外事部门大力支持下,浙江在全国首创商务包机和定期航班,打通外贸企业的生命线;省公安厅印发了高标准建设浙江自贸试验区12项便利措施,在人员进出、居留许可方面提供了诸多便利。
同时,积极推动跨境数据有序流动,今年5月在滨江区块揭牌成立了首个“数据安全实验室”,开展合规咨询、检测评估、隐私保护等技术研究;省委网信办与省自贸办一起组织面向企业的政策解读,及时开通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申报通道。推动成立浙江数据国际交易中心,促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截至8月底,线上线下累计交易金额达1.8亿元。
下一步,浙江自贸试验区将围绕国家赋予浙江自贸试验区的“五大功能定位”,打造油气自贸区、数字自贸区、枢纽自贸区“三张金名片”,聚焦大宗商品自由贸易、数字贸易、小商品自由贸易“三个先行”,着力推动绿色石化、新材料、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现代服务业等六个重点产业发展,力争取得更多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
在油气自贸区领域,重点推进大宗商品自由贸易先行,打造大宗商品自由贸易港。发展油品大宗贸易。进一步扩大原油、LNG、LPG进口;加快黄泽山等储运项目建设,推动商储国储转换改革;加快发展保税燃料油加注;继续推进与上期所期现一体化合作,通过举办油商大会等专业会议吸引集聚全球油品贸易商。发展天然气大宗贸易。推动新奥等LNG接收站项目建设,开展船用LNG加注试点;进一步做大天然气贸易,创新发展天然气期货交易。推动矿石、粮食等大宗贸易。引进国际知名矿石生产商和贸易商,开展混配矿储存、加工、出口和现货交易;吸引集聚粮油加工、物流、仓储企业。创新大宗商品贸易形态。推进大宗商品中转贸易、离岸贸易发展,支持大宗易行TradeGo等企业探索利用数字技术推动解决大宗商品交易的真实性和实效性问题。 在枢纽自贸区领域,聚焦航运物流枢纽与贸易制造枢纽双轮驱动,以“四港联动”为基础,以国际供应链创新为主体,推动各种要素资源在自贸试验区内畅流汇聚。舟山片区围绕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加强功能岛建设和智慧监管,不断提升油气全产业链发展能级;宁波片区着力加强海港“硬核”力量建设、争创离岸贸易中心城市,推动智能制造创新、金融开放增效;杭州片区着力推进临空经济区建设,争取设立空港型综保区,开展保税维修、航材贸易、大会展、生物医药和集成电路等新型产业;金义片区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重点在小商品贸易领域,以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买全球”与“卖全球”同步发展,以数字化改革推进市场采购、新型易货贸易、跨境电商等各类适应小商品贸易的模式创新,建设国际小商品自由贸易中心。 来源:省自贸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