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001008007/2024-00163

  • 文件名称:

    关于对金华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义13号建议答复的函

  • 发布机构:

    市商务局

  • 成文日期:

    2024-06-14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关于对金华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义13号建议答复的函

    日期:2024-06-14 10:27:09 来源:金华市商务局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关于对金华市届人大次会议13号建议答复的函

     

    代表:

    首先感谢您对外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优化外贸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提供优质外贸服务

    一是建设数字化服务平台。贸易数字化服务方面,迭代推进市场采购2.0改革,全国首创出口退税备案单证数字化管理,实施市场采购组货人数字化管理到港提货退税改为离岸即可退税,在全省复制推广。投资数字化服务方面,推动“极简极速”审批迭代,开展企业合规改革,创新涉外商事海事法律服务模式,设立全国首家县级国际商事法律服务中心,深化商事登记改革,上线全省首个全类型全周期商事智能登记系统。二是搭建企业服务平台成立金华市境外投资企业服务联盟,整合政府部门、金融、法律、财税、咨询等涉外领域专业部门、机构,共同为金华企业走出去提供全面、可靠和优质的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我市对外投资健康有序发展。推进“联盟拓市”,推动对外承包工程与对外投资、贸易融合发展。三是开展外贸服务月活动。连续三年开展外贸服务月活动,今年一季度通过市县联动,部门协同,联合海关、税务、人行、银保监分局、贸促会、中信保等多部门共同开展了25场活动,在金融、信保、税务、通关便利化等方面为企业送服务解难题,服务企业5000家次以上组织RCEP政策、汇率避险等政策培训60余场,政策宣讲覆盖全市1.2万家外贸企业。四是提供法律服务。开展里有外经贸法律服务活动,邀请服务律师(专家)开展知识产权保护、避免贸易纠纷、境外投资及风险等方面培训课程,今年开展相关培训、宣讲活动10场,惠及企业超1000。定期召开海外重点国家投资推介会,对重点地区和项目进行安全指导,妥善处置境外经贸类纠纷和突发事件,多方协同加大对企业“走出去”法律服务支持力度。

    二、加强国际市场开拓

    一是推进以展促贸。深化“百团千企”拓市场行动,开展“十链拓市场,百展进万企”行动,组织“政府团”+“企业团”赴境外拓市场。2023全市成功出行177个团组,共3629家企业7241人出境拓市场。今年截至5月底,全市共1902家企业3758人出境拓市场,成功出行52个团组,已重点组织企业参加伯明翰春季消费品展、科隆五金展、拉斯维加斯五金工具展等知名展会。同时聚焦广交会、华交会等国内知名展会,做好企业组织和服务工作,目前已组织182家企业参加第32届华交会,组织935家企业参加第135届广交会。二是强化品牌赋能。重点开展好金华品牌出海行动,加快培育自主品牌,加大境外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扶持力度,开展年度浙江出口名牌金华出口名牌的认定工作。围绕五金工具、纺织服装、光伏、汽摩配等特色产业,推进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积极推进二手车出口业务,培育零跑汽车、欣旺达等企业出口新增长点针对前期排摸有意向企业41家,向省商务厅推荐重点企业31家,充分挖掘我市二手车出口潜力。三是开拓新兴市场。将贸易合作重点向新兴市场倾斜,年度重点展会目录中在新兴市场的展会占比65%以上,包括墨西哥国际纺织服装展、俄罗斯国际家居全品类消费品博览会等展会。深入开展对非合作,省部级活动中非经贸论坛暨中非文化合作交流月每年在金华举办,常态化开展与非洲国家的经贸互访、采购对接活动。金华对出口规模连续11年居全省第1,连续9年占全国对非出口总额8%以上,居全国地级市第1

    三、加强法治营商环境建设

    一是积极引进涉外法治人才。鼓励法律服务机构引进熟悉国际经济合作、国际商事争议解决、跨境投资、涉外知识产权及信息安全领域等高层次法律服务人才。支持高校引进市外、省外、境外优秀法学法律专家学者来金从事教学科研活动。二是推进涉外法治人才库和智库建设。建设涉外法治人才库,分领域、分类别确定一批涉外法治人才名录,鼓励和支持入库人才积极参与涉外法律制度条款设计、涉外法务事项论证、涉外案事件应对处置等工作。建设涉外法治智库,鼓励和支持各智库进一步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为党委政府、涉外法治实务部门提供决策咨询。三是政策支持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建设。新出台《关于促进金华市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鼓励律师事务所培养涉外高端律师人才,对入选国家级、省级涉外律师专家库的,分别给予律师事务所每人次2万元和1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四是搭建“诉、仲、调”一站式涉外商事纠纷解纷平台。整合各类司法资源,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商事调解组织广泛开展与法院、仲裁机构之间的合作,设立诉调对接中心。推行“微信调解室+共享法庭”、“线上云调解+线下面对面”等远程调解模式,为调解跨国商事纠纷提供便捷。鼓励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涉外商事调解组织。五是推进涉外领域涉企法治服务增值化改革。强化重点国别、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引导“走出去”企业“危地不往、乱地不去”,妥善处理境外经贸突发事件。健全完善涉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和纠纷应对指导服务机制,为“走出去”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法律帮助、代理援助等综合性增值式服务。

    四、加强金融领域支持

    (一)完善外贸企业数字金融服务。一是推进银行与跨境电商系统直连等创新模式,坚持市场导向探索新型直连方式,为跨境电商主体提供便利化结算服务。系统直连跨境电商收结汇业务全省领先,累计为商户节省成本超2000万元。二是推动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2.0改革,在义乌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基础上,提供金华全域跨境电商综合服务,满足跨境电商主体多场景收结汇需求。支持银行开展跨境电商电子单证便利化业务,2022年至2023年全市凭电子单证办理便利化结汇超11亿美元,居全省前列。三是创新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应用场景。全国首创依托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开展跨境E+汇率避险新模式;落地全国首笔跨境金融服务平台银企对接业务, 2023年推动360余家企业获17亿美元授信,居全省前列。

    (二)推动支付结算体系更加便捷。一是推动中国银行金华市分行和稠州银行先后落地中非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心,2022年至2023年全市办理对非跨境人民币业务74.41亿元。二是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2023年数字人民币线上、线下落地场景数居全省第2、第3,线上消费金额居全省第2,数字人民币线下消费金额及转账笔数居全省第3位。三是加快推动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增量扩面,全面铺开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试点,2023年全市共开立账户3.5万户,居全省第2(除杭州),办理人民币收付11823.24亿元,外币收付243.75亿美元。四是打响Yiwu Pay义支付本土跨境支付品牌,获批全牌照本外币跨境支付业务资质,建成全省首个地市级境外个人境内移动支付示范场景,2023年与全球400多家银行达成合作,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30.8亿元。

    (三)多渠道丰富融资产品及服务。引导银行机构积极创新金融服务产品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一是创新小微主体汇率避险产品。在全省率先将个体工商户纳入汇率避险担保增信政策范围,2022年至2023年,为企业节约保证金超1.55亿元。二是深化跨境贸易融资便利化试点。2023年新增 571家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企业,办理便利化业务合计16938万美元。三是建立金融支持浙商境内外双循环一体化机制。通过组建金融服务团队,推动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和社会组织密切协作,构架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联系新纽带,为走出去的优秀浙商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四是全省首创铁路运单物权化贸易融资、运费贷等中欧班列数字金融运用场景,2023年累计授信1.2亿元。五是创新市场采购贷” “跨境电商贷等个体工商户外汇贷款产品,2023年累计服务商户643家,合计金额1.6亿美元。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市商务系统共同努力下,全市出口6630.7亿元,同比增长11.3%,占全省出口比重的18.6%,对全省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50.3%,出口规模稳居全省第二。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深化“百团千企”拓市场行动,更加健康的法治环境,加强金融方面政策扶持,推进开放经济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促进全市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金华“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贡献商务力量。

     

     

     

                                     金华市商务局

                                    2024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