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700002592177G/2025-00249
关于对金华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348号提案答复的函
市商务局
2025-08-19
主动公开

朗读
关于对金华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
348号提案答复的函
应叶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培养,助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金华市抢抓全球数字贸易发展机遇,充分释放“自贸区+双综试区+双综保区”政策叠加优势,全力构建以“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中心、全球小商品贸易高地、国际陆港枢纽高地、‘地瓜经济’创新高地”为核心的“一中心、三高地”发展格局,推动跨境电商实现跨越式发展。2024年,全市实现跨境电商出口交易额1055亿元,新增出口网店5076家;目前全市活跃跨境电商卖家达6.38万个,在主流平台开设店铺12.51万家。今年1—5月实现跨境电商出口交易额达480.5亿元,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在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人才作为支撑产业持续领跑的关键要素,其“引、育、用、留”始终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关于“政府端打造高质量服务平台,优化跨境电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议
过去几年,我市聚焦人才引育和产业服务,着力构建了“政策扶持+载体支撑+生态优化”的公共服务体系。首创外籍跨境电商人才认定机制,首批为来自卢旺达等国的4名人才解决了合规从业难题。加快完善硬件设施,建成了金义菜鸟金谷二期、义乌跨境电商产业园等一批标杆载体,成功引进了TEMU华东首个集货仓、Shein全国第二个前置质检仓,全市累计设立的17个国内外主流平台服务中心,为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
下一步,将持续优化升级公共服务体系,为人才集聚和产业创新提供更强支撑。一是强化高能级平台支撑。持续推进义乌陆港电商小镇等省级产业园提能升级,加快金义菜鸟金谷二期、东阳白云跨境电商园等新园区投用,形成“一地一平台”的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同时,加快推进国际数据中心项目建设,争取义乌陆港电商小镇跨境专线试点方案尽快获批,为企业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数据跨境流动通道。二是加大人才政策供给力度。加快研究出台《金华市电子商务卓越人才遴选办法》,将更多优秀电商人才纳入“双龙计划”人才体系。完善人才在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配套服务保障,并协同人社部门,通过在人才密集城市设立的100余家高校引才工作站,精准招引一批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三是构建常态化交流机制。定期举办跨境电商行业峰会、人才交流会和专场招聘会,搭建政府、高校、企业、人才之间的常态化沟通桥梁。大力招引亚马逊、TikTok等头部平台来金设立区域运营中心或服务机构,力争年内达到20家以上,通过“插线板计划”为企业和人才提供触手可及的优质服务资源。
二、关于“企业端加强产业引导,鼓励扩大新业态投资规模”的建议
始终坚持以企业为主体,通过“政策引导+模式创新+精准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引导企业加大对跨境电商新业态的投入。大力实施“品牌出海”工程,已累计培育省级跨境电商出口知名品牌22个,年销售额超2000万美元的品牌企业30家。深化与阿里巴巴国际站、脉链云商等头部B2B平台的合作,推广“全托管运营”“独立站领航”等新模式。同时,积极推广现代学徒制,如永康五金技师学院与浩天铝业共建“浩天学院”,通过“业务骨干+导师+学生”的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产业引导,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投资动能。一是深化“跨境电商+产业带”发展模式。支持永康五金、义乌小商品、武义户外用品等特色产业集群,与头部平台共建“产业带线上选品中心”,力争年内建成5家。推广“永康五金海外品牌之窗”“义乌促佳海外直播间”等成功案例,鼓励企业设立海外直播间、打造海外品牌展销中心,提升“金华制造”的全球影响力。二是推广AI技术赋能全场景应用。联合国内外顶尖AI技术服务商和跨境电商平台,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不少于20场“AI+跨境电商”专题培训和资源对接会。鼓励企业在市场分析、智能营销、客户服务等环节广泛应用AI工具,打造一批AI驱动的超级单品和智慧商家,以技术创新驱动业务增长。三是鼓励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支持和引导龙头企业依托跨境电商产业园、共富工坊等载体,与各大院校共建集教学、实训、孵化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推广“订单式”培养,鼓励企业通过设立奖学金、提供实习岗位、派遣内部专家担任企业导师等方式,深度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教学过程,确保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
三、关于“学校端强化专业人才培养,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建议
我市高度重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主阵地作用,已初步形成“专业共建+实战育人”的产教融合体系。通过联合市教育局,推动浙江师范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等在金高校开设跨境电商相关专业或课程,全年培养专业人才超5000人。创新培养模式,支持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等建立现代产业学院,引入企业高管参与管理,并联合市人社局,发挥全市12所技工院校作用,聚焦“小语种+跨境电商”等方向,提高专业人才供给的精准度。
下一步,将联合教育、人社等部门,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深度对接。一是优化高校学科专业布局。鼓励和引导在金高校、职业院校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增设跨境直播、数字营销、AI应用、国际法务等前沿课程。支持院校更新教学内容和教材,将产业最新案例和平台最新规则融入日常教学,提升课程的“含金量”和实战性。二是深化“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推行校企“双导师制”,鼓励企业高管、平台专家、成功卖家等一线实战精英走进课堂,担任产业教授或兼职导师。同时,建立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的常态化机制,提升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打造一支既懂理论又懂实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三是构建全链条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联合菁英电商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共建一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团队提供从公司注册、店铺运营、仓储物流到法律咨询、融资对接的“一站式”服务。深入实施大学生跨境电商创业合伙人项目,对涌现出的优秀创业项目和团队,在资金奖励、流量扶持、供应链资源对接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营造“敢闯会创”的良好氛围。
再次感谢您对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李轩,联系电话:0579-82469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