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700002592177G/2025-00262
关于对金华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253号提案答复的函
市商务局
2025-08-19
主动公开

朗读
关于对金华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
253号提案答复的函
胡总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减少行政干预,激发金华商圈活力的建议》(253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全市各级部门聚焦商圈服务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和规范化的要求,推进商圈软硬件设施改造,促进商圈稳定发展。全市共有万达商圈、义乌绣湖商圈、永康西津渡商圈等5个商圈入选省级智慧商圈试点,义乌之心城市生活广场、银泰百货入选省级智慧商店。建成运营世贸城市广场、金东多湖里商业综合体、义乌绿地朝阳门、兰溪宝龙广场等大型综合体,持续推动特色化、体验式消费场景创新。
建议中提到江北商圈面临的管理方式落后、设施老化、业态陈旧等短板,针对这些问题市级各部门联合属地出台了各类举措积极助推传统商圈重现繁华。
一、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行为,优化营商环境
(一)注重执法为民。按照“管出有序、有疏有堵、民生先行”要求,出台金华市支持商业外摆8方面24条举措,召开全市规范设置临时摊点现场会,通过科学规范经营区域、丰富摊点种类等措施,有效繁荣城市“烟火气”。截至目前,全市72个商圈(路段)释放临时经营点8500余个,带动灵活就业1.2万余人。例如,婺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积极探索临时摊点治理新模式,形成“引摊入市规范经营、成长早餐便民惠民、潮汐摊位动态监管、精准服务助企纾困”工作模式,在激发商圈活力、保障民生需求、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强化执法监督。出台《金华市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实施意见》,定期分析涉企处罚数据,严肃查纠“违规查封扣押、随意适用裁量基准、类案不同罚”等违法行为;推广“办案积分制”,健全涉企复议、诉讼案件定期会商和疑难问题处置机制,积极化解涉企行政争议;实施包容审慎执法。会同行业主管部门调整涉企处罚裁量基准,探索“涉企处罚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公益减罚”等做法;强化案件回访制度,实现涉企案件全流程跟踪、全链条反馈;严格落实“三项制度”,规范执法人员行为用语,深化文明执法。
(三)优化执法服务。深化“预约式”指导服务。畅通线上线下预约通道,加强跨部门联合指导帮扶,完善企业信用修复流程,为企业提供精准指导服务。同时,消防机构联合各个相关部门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协助业主进行改造,以满足安全要求。
二、推动商圈设施业态改造提升,激发商圈活力
(一)进一步提升传统商圈能级。重点推进江北商圈未来时尚中心建设落地成景,实现江北商圈(西市街、古子城)一体化打造、整体化提升。婺城区已将改造提升纳入整体规划建设,同时鼓励商圈建筑外立面改造,推广永盛模式,将LED灯光裸眼3D等技术延伸至恒大、大世界等建筑,强化商圈整体视觉冲击力。
(二)深入发展夜经济。以老江北商圈为核心,打造集餐饮、购物、娱乐、文化于一体的夜间消费场景。将原有江北天桥、夜市区域进行氛围美陈优化,结合烟火气、生活化、文化感特色,在有特色的美陈布置中增强活动及文化输出。结合周边资源(人流、客群)打造有凝聚力的特色街区。
(三)培育首店经济。系统分析现行市、区两级商贸政策,对于引入国内外知名品牌首店的企业或运营商给予政策支持和补助奖励,吸引更多首店入驻老城区商圈,并对老城区商圈内的优质商业项目招引、品牌培育、业态创新等方面给予相应政策支持。
三、打造区域消费品牌,建设浙中消费中心
(一)聚焦“文商旅体”跨界,形成具有市区特色促消费品牌。联动文旅活动、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优化观众体验,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各类活动期间商圈、餐饮、酒店等开展优惠活动,提升消费活力。以“金秋购物节”、“暑期来消费”、“消费促进月”为主题,常态化举办汽车、家电、建材等促消费展会,每年市区开展促消费活动120场以上。
(二)持续擦亮“老字号”“品字标”“金华制造优品”等金字招牌。建好“金农好好”、“金华好稻米”等本土消费品牌,全面推广金华两头乌、金华火腿等特色农产品,推进老字号品牌进街区、进商圈,打造老字号“国潮”新品,组织老字号品牌参加中华老字号精品博览会,每年培育老字号30家以上。
(三)加快发展新型消费。鼓励商场围绕情感价值开发二次元周边经济(谷子经济),吸引95后、00后等年轻消费群体集聚,培育周边产品、随舞表演、应援活动等多元场景融合的新消费业态。深化数字生活新服务先行市建设,持续推动传统商贸企业数字化转型,鼓励企业运用 AR、VR、元宇宙等技术打造数字消费“新场景”,高质量办好“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等活动。
关于减少行政干预的意见已反馈市直相关部门,再次感谢您对我市提振消费能级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章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