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2020年8月30日,浙江自贸试验区正式扩区,迎来战略能级、平台空间、发展使命的全方位跃升。五年来,浙江自贸试验区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战略,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差异化改革之路,在制度创新、开放合作、产业集聚、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引领性、标志性成果,成为全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值此扩区五周年之际,浙江自贸微信公众号特推出“自贸扩区浙五年”专栏,系统回顾建设历程,全面展示开放成效,生动呈现浙江在打造新时代自贸试验区升级版中的探索与实践。
扬帆开放先行先试 再创金义片区新未来
2020年9月,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开放蓝图指引下,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金义片区正式挂牌运行。自获批建设特别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金义片区考察调研以来,这片35.99平方公里的改革“试验田”,肩负“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建设国际小商品自由贸易中心、数字贸易创新中心、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港、制造创新示范地和‘一带一路’开放合作重要平台”的“1+5”战略使命,持续发挥“自贸试验区+义乌国贸综合改革”叠加优势,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闯关探路、破冰前行,交出了一份内陆高水平开放的亮眼答卷。
复制推广251项国家改革试点经验,涌现出132个全国或全省“首单”“首例”“首家”,3项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3项成果入选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案例,形成121项片区制度创新案例成果,9项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金义片区一批拿得出、叫得响、具有辨识度的创新成果不断呈现。
一、突出改革创新,制度开放成效凸显
金义片区紧扣“五大自由”改革主线,构建起具有内陆特色的开放型制度体系,为中小微企业参与全球贸易铺就“黄金通道”。
——聚焦贸易自由,小商品撬动大变革。
全国首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破解中小商户“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出口难题,累计为全国22省39个专业市场提供可复制经验。2024年全市市场采购出口额达4718亿元,同比增长21.4%,占全国市场采购贸易总量近三成,连续34年领跑全国专业市场。创新推出“先查验后装运”数字化监管集拼仓,解决拼箱货物“一单抽查、整柜滞留”痛点,通关效率提升26%,服务超2万家企业,货值超1.3亿美元,入选全国复制推广案例。深化“市场采购+”融合模式,联动中欧班列、跨境电商、保税业态,形成“组货人制度+信用管理”闭环体系,首批67家认证组货人获1400万元奖励。
——聚焦投资自由,营商环境树标杆。
创新涉外商事海事法律服务模式,设立全国首家县级国际商事法律服务中心。迭代“极简极速”审批,重大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竣工验收即发证”,不动产登记从3个工作日压缩至1小时。推行外商投资“容缺审批+失诺管理”改革,21家外资企业落地时效缩短20天,履约率100%。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港资企业设立登记全程网办,探索信用承诺制,今年以来新增外商投资企业907家、增长13.7%、增速居全省第3,义乌成为全国首个外资经营主体破万的县级市。
——聚焦资金自由,金融开放破壁垒。
深化开放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做大中非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心(浙江),“义支付”跨境出口直收模式扩面至全省。2024年跨境人民币结算量2442.3亿元,居全省前列。今年上半年,实现跨境人民币结算1014.3亿元、总量居全省第3,中非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心设立以来办理对非跨境人民币6.33亿元、规模占全省1/3。创新“Yiwu Pay义支付”跨境品牌,获批全牌照资质,支持26种货币结算,成本降低33%,服务全球210万中小微企业。落地全国首笔铁路运单物权化贸易融资,授信超1.24亿元。
——聚焦运输自由,陆港枢纽通全球。
创新“铁路快速通关”“抵港直装”等通关模式,使海铁联运标箱量居全省第一,全程提单比例超55%。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获批并拓面应用,企业退税周期缩短5-20天,惠及3279户次,涉及货值23.1亿元。落地全国首个“先查验后装运”数字化监管集拼仓模式,通关效率提升26%、人工成本减少10%;创新“TIR+跨境电商”、“跨境清单+报关单”货物拼箱等新模式,企业物流提速40%、揽货周期缩短1-2天。
——聚焦人员进出自由,国际人才聚高地。
深化外国人来华投资兴业便利综合改革,创新外籍人才评定体系,增设外国商贸人才评价标准9条,落地首批跨境电商人才认定,累计新增A、B类人才3716人;集成境外服务“一件事”,建设金华海外发展服务中心,开展“一站式”投资咨询办理服务。发放全国首创外籍商友卡。落地工作许可证与社保卡“证卡融合”改革,聚英卡同享“一卡通”服务。
二、突出开放合作,贸易动能持续增强
五年来,金义片区以全市3‰的面积,贡献了全市29%的外贸进出口额、30%的实际使用外资,带动金华出口规模稳居全省第二。经济指标跨越攀升,2024年片区进出口总额2712.7亿元,较2021年增长68.6%;2025年1-6月新增企业6850家,实际利用外资同比激增53.9%;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额达到1702.2亿元,1-6月全市对非出口725.9亿元,同比增长27.8%,占全国对非出口的9.8%,连续12年居全省第一。
——进口贸易扩围升级。
落地新一轮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完成3批28种进口正面清单商品试单,开展“简单加工+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1210)”模式创新,推进家电平行进口业务完成电烤炉、冰箱二批次试单,形成“国外采购—综保区内改装—快速验厂”进口认证模式。今年上半年,实现进口553.1亿元、增长16.1%、增速居全省第2。
——跨境电商创新发展。
大力推动“直播+平台+跨境电商”三位一体发展,有序推进全球数贸中心“三数三平台”建设,优化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9810)出口便利化退税试点,落地全省首个跨境贸易合规化服务平台,创新小商品数字自贸应用,打造全球首个小商品AI大模型。今年上半年,实现跨境电商出口交易规模711.9亿元,Chinagoods平台新增贸易额512亿元、增长13%。
——易货贸易提量拓面。
以金义综保区为核心节点,以“人民币计价、人民币结算、在金义片区结算”为基础的新型易货贸易体系,为外汇紧缺国家开辟了贸易新通道。
三、突出枢纽支撑,开放通道扩容提速
——浙江中欧班列提质增效。
打造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实现“一个品牌、一个平台、一套机制”实质融合。建成杜伊斯堡、阿拉木图、塔什干等3个集散中心,实现从“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升级。形成“公共班列+快速班列+全程时刻表班列”产品体系,全程时刻表班列(义乌-杜伊斯堡)时效比原班列缩短6天左右,快速班列(义乌—塔什干)时效从10-12天压缩至6—8天。探索“班列+金融”创新,深化铁路提运单物权化改革,成功举办联合国贸法会陆运提单物权化国际研讨会,为国际层面完善陆上贸易规则体系贡献“金华方案”。浙江中欧班列开行线路增至26条,中欧班列开行量从2019年631列跃升至2024年2619列,增长315%,辐射欧亚50国160城。
——“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加快建设。
深化宁波舟山港“第六港区”建设,上线“第六港区”数字服务平台,船务、关务、港务、信息和管理一体化发展全面落地,实现出口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提质拓面,创新海铁联运“一单制”全程保险服务,实现“一次保险、全程责任”,单柜货物节省保费150元左右。义乌海铁联运全程提单比例达55%以上,单量和占比均居全国第一。
——开放新通道加快拓展。
推动内贸班列发展,长三角与粤港澳铁路快捷物流示范班列(金华东—广州国际港)常态化开行,运输时效缩减18个小时以上。长三角高铁快运专列(金华南—南昌西)常态化开行,运行时效相比公路运输节约60%以上。打造卡航TIR跨境新通道,运输成本较空运下降25%。推动小商品品牌出海,业务遍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帮助超5000家主体拓市场。发展国际航空物流,义乌机场先后获批设立水果、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等指定监管场地,打通“义乌-成都-洛杉矶”空空转关通道,实现跨境电商商品义乌机场始发通关“一单报全国”,运输时效提高1天。
四、突出辐射带动,发展后劲加快积聚
——强化产业拉动。
聚力培育新能源汽车、光电储能、时尚纺织、智能五金等“4+N”产业地标,加快发展快递物流、金融保险、法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全力打造新兴特色产业集聚地。今年上半年,金义片区落地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5个。
——强化平台赋能。
放大综保区平台功能,探索“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路径,推动金义、义乌双综保区错位协同发展。其中,金义综保区聚焦“一带一路”大宗商品交易集散业务,大力招引保税制造龙头项目,培育保税维修、研发、租赁等业态,坚果、宠物粮、母婴用品、美妆等特色跨境电商进口初见规模,前海大宗商品现货交收仓入选全省进口高质量发展项目,创新“中欧班列+综保+海铁联运”业务模式。义乌综保区发挥小商品市场优势,发展“保税+直播”“保税+跨境电商”等业态,打造跨境电商进口、高端食品加工等生态集群,打造“综保区+口岸+市场”创新联动模式,引进国内外50余个跨境电商平台,国际供应链物流中心、“一带一路”产业园、全球小商品集拼中心等项目落地建设,2024年义乌综保区进出口额521.75亿元,同比增长34.5%,规模在2020年新获批综保区中排名第一。
五载砥砺,弄潮开放涛头立;扬帆致远,金义敢为天下先。展望未来,金义片区将以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实情、发挥优势、扬长补短、再创辉煌”的嘱托为指引,勇当制度型开放探路者,为浙江“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注入澎湃动能!